2004年3月18日《阳山科普》第三期                    返回

瓜类枯萎病发生与防治技术

  1、发生与为害:
  黄瓜、节瓜、青瓜、冬瓜、苦瓜等葫科作物枯萎病发生均极为普遍, 发病后往往植株整株枯死,产量损失严重,连作地发病在20%一30%左右,个别发病在50%以 上。
  2、症状与病原:
  瓜类作物枯萎病症状基本相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受害,子叶 变黄,暗绿色,无光泽,生长缓慢至停止生长,后整株枯死。被害植株初表现为底叶或植株一 侧叶片边缘变黄,后萎蔫或变黄叶片不断增多,逐渐向上遍及全株,最后整株枯死。主蔓自初 期茎基部出现暗绿色纵向条纹,发展成黄褐色的纵裂,在成株基部有时纵裂可达10--30厘米。 纵向切开病茎可见维管束变黄褐色,湿度大时,病茎纵裂表面呈现白色粉红色霉状物。有时病 部溢出少量琥珀状胶质物。瓜类枯萎病均由美丽组尖孢镰刀菌引起。
  3、发生流行规律:
  镰刀菌是土居真菌,主要以菌丝体,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或未腐熟 带菌有机肥中越冬,翌年,作初侵染来源,病菌从根部伤口或根毛细胞侵入。再进入维管束 导管。引起导管阻塞,植株中毒,而使叶片迅速萎蔫,整株枯黄死亡。
  4、防治技术:
  (1)采用抗枯萎病瓜类品种。
  (2)药剂防治:
  在作物生长前期进行灌根处理,主要药剂有:氧氯化铜、胶氨铜、多菌 灵、高锰酸钾(800--1000倍)。
  (3)综合防治措施:
  ①轮作和选地;枯萎病菌在土壤中存活8—10年。连作物由于菌源不断积累增加,发病极 重,因此,必须避免使用连作地,最好选择至少2年以上水田。
  ②种植前土壤处理。在播种或定植前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1000倍药液淋洒或做成药土施人播种沟或定植沟内。
  ③种子处理。由于瓜种子可以带菌,播种前可用温汤浸种或药液浸种杀死种子表面所带 病菌。温汤浸种可用50℃温水浸30分钟,然后催芽播种。药液浸种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250倍侵种3---4小时,再催芽播种。
  ④搞好栽培管理,促进生长。施足充分腐熟的优质基肥1500公斤/亩。磷钾肥25—30公 斤,结瓜期分3--4次追施速效肥。采用高畦深沟栽培。及时拨除田间病株,在病穴撒上石灰, 病株于田处烧掉。
  ⑤药剂防治: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氧氯化铜1500倍液作定根水灌 根,亩用400--500公斤药液,隔20--30天1次,共3--4次。


                           阳山县蔬菜行业协会 潘启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