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3日《阳山科普》第八期                    返回

谈谈稻田回草的问题

  早稻收割后实行稻草回田,可以增加土壤养分.促 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物理性状和耕性得到改善。 在当前我县晚造有机肥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全面推广 稻草回田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可是,我县大部分农户 却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往往把稻草烧掉后来回田,这 不仅不合理,实在是对肥料的莫大浪费。本文提出的几 个问题,就是引起大家的重视,以改进稻草回田的方法。
  一稻草回田的增产作用
  据测定,稍草含氮0.57%、含矽酸0.23%、含氧化钾 1.09%、含硅酸11-17%、含有机质64-71%。所以,早稻 草回田,是解决晚稻有机肥料不足的好办法。其回田的 增产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稻草含碳素较 高,回田后,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此外,游离态、 松结态、稳结态、紧结态、腐植质也有所增加,其中以 游离态和松结态腐植质增加较多。它们对水稻的生长所 需都是十分有利的。
  第二、改善了土壤钾素和硅素营养条件。从上述测 定的成分可以看出,钾素与硅素是相当可观的。从 有关试验也证明,以二分之一的稻草回田比不施稻草的. 晚稻分裂阶段速效钾高3-7PPM,晚稻含钾量高243PPM, 有效硅高75.8PPM。这些对水稻的生势、分裂以及抗病能 力都有促进的作用。
  第三、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酶活性作用。 据晚稻分蘖期测定,土壤微生物总量,稻草回田比不施 稻草的多64.8%,由于土壤微生物不断增加.土壤中过氧 化氢酶、转化酶等的活性显著提高,加速了土壤有机质 的分解和矿物质转化,从而,促进了水稻的早生快发。
  二,稻草回田的方法
  稻草回田促进晚稻增产的作用是正确无疑的。但是. 如果方法不当,会出现不良现象,如插秧后禾苗转青迟. 叶色变黄,分蘖较慢,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在方 法上要掌握:
  1、掌握好翻沤时间。稻草回田翻沤时间一般在7-10 天后才能插秧。翻沤时间短,因稻草腐烂时产生的有机 酸会抑制禾苗根系的生长,从而出现黑根、叶色变黄和 不分蘖等现象,所以,在早稻收割时要做好计划安排, 做到边收、边回田、边翻沤,以保证稻草翻沤时间在7 天以上。
  2、掌握好翻沤质量。稻草回田时,先把稻草 截成数段,然后再均匀撒施田间,施石灰后翻耕 人土。犁沤时不要深满、串满,并避免排水,使 稻草容易沤烂。
  3、掌握好排满。稻草在沤田期间,要保持水 层深至微露泥坯为宜。经过耙沤后的田不能干水, 以免土块失胶变硬和脱氮损失。这样使稻草在水 温高的情况下易沤透。
  4、掌握好施面层肥。因稻草中碳氮比大,微 生物的碳源丰富,氮素缺乏,与禾苗共同争夺土 壤氮素,如不施好面层肥,易引起禾苗前期脱氮 翻黄,甚至出现僵苗现象。因此,在稻草翻人田 里后,结合平原田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或硫酸 铵6-9公斤即可,以弥补氮的损失,促进禾苗早 生快发。
  三、注意事项
  稻草回田在掌握好方法后,还应注意如下几 点具体事项:
  1、要注意稻草回田的数量。稻草回田的数量 要适当,数量过少则效果不明显;过多会导致水 稻后期贪青或倒伏,影响产量。一般每亩以回田 300-400公斤鲜稻草为好。
  2、要控制石灰的施用量。稻田施用石灰,可 以中和土壤酸性,加快稻草腐烂,有利于作物增 产。施用过多,石灰会与碳铵、氨水发生作用, 造成氮素损失;施用不足,稻草的碳氮比大,较 难分解,腐热时间长,常引起需肥和供肥脱节, 影响晚稻前期生长。早稻草回田,每亩石灰施用 量控制在40-50公斤为宜。
  3、要及早处理好病草。有病的稻草回田,会 加重晚稻的病害,影响晚稻的增产。因此,凡染 有病害的稻草,应及早采取措施:一是将其烧毁; 二是作高温堆肥,经高温发酵后再作肥料用,以 防止病害传播为害下一造。
  4、要做好早施迫肥。稻草回田的肥效释放较迟,而 且又慢,若面层肥不足,则晚稻前期生长所缺肥更为严 重。因此,无论是面层肥施用与否,或施用量多少,都 要及早追肥,在插秧后尽快早施速效性氮肥。一般每亩 用尿素10—12公斤或硫酸铵15—20公斤,如能配合施一 些钤、钾肥料,效果更好。

                          (赵镇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