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2月21日《阳山科普》第二期
返回
玉米种植新技术 定向栽培产量高
我县江英镇于九十年代初,由于大面积推广玉米营养杯育苗定向栽培的新技术,不仅获得了成功,而且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一般比传统的大田栽培方法都增产20%以上。
玉米营养杯育苗定向栽培是采用营养杯,育苗后,然后按东西畦向,把玉米的叶片展向与行向用垂直种植。采用此技术,好处很多:一是提早季节,比常规大田生产可提早10~15天;二是节约用种,比传统直播方法减少用种量30%以上;三是达到全苗壮苗,保证单位面积的有效株数,从而增加总产;四是玉米定向后,由于叶片定向生长,减少株间同层叶片的相互遮叠,能充分利用光照,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为玉米积累营养物质打下基础。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采用高产良种。玉米杂交品种很多,必须选用适合当地气候、土壤、耕作水平的高产良种。该镇用的是由县农科所育成的“阳丹82”。此品种抗逆、抗涝、抗病性都强,适应性广,平洞地、山坡、石窿地均宜种植,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在同等条件下,比本地玉米增产76~110.5%。
二、抓好营养袋育苗。为了育出壮苗,在营养袋育苗中要做好四件工作:一是做好种子处理。种子浸种前先晒种半天,然后用温水浸种,这样有利于消毒杀虫。经浸种36小时后进行催芽,至破齐胸后用于播种;二是做好营养土讴制。其方法是按每亩大田育苗用家门肥500公斤、粪水500公斤、火仔泥250公斤、复合肥5公斤、大田表土1100公斤,充分混合后讴制3~5天袋于营养袋。营养袋选用0.01cm厚度、15×130cm规格的尼龙薄膜;三是做好适时播种。他们于惊直后浸种,玉米破齐胸后播种,每个营养袋播种一粒,深度2~2.5cm,播后而淋一次透水,置于苗床内,并在苗床四周与面上撒上甲六粉或呋喃丹,以防地下虫和田鼠为害,最后復盖尼龙薄膜,以保湿保温;四是做好苗期管理。整个育苗阶段保持营养土湿润就可以了,但要勤观察粘查,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幼苗出土后,即可揭去薄膜,当幼苗长至三片叶时,就可带杯起苗移栽了。
三、严格把好定植关。玉米定向栽培与定植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必须把好定植关。首先是做好本田的整地,要求一犁一耙后,亩施家栏肥500~800公斤、碳铵60公斤、令肥35公斤、钾肥5公斤作基肥,然后用锄头按大行距85厘米,小行距35~40厘米起畦,并开好排灌沟;定植时,将苗分为好、中、弱三类,分类种植,以便管理,促平行,行距60~65厘米、株距20~25厘米,植株分布为“品”字形,每亩要求种植达3500~3700株。其植株叶片展向应与畦向相垂直。如遇天旱,种植后还要淋足定根水。
四、加强大田管理。玉米营养杯育苗定向栽培的大田管理基本与传统的大田栽培管理相同,但要注意的是,采用营养杯育苗定向栽培的玉米要重施攻苞肥和大培土以及防治病虫害。他们于玉米生长到10片叶时重施攻苞肥一次,亩施碳铵65公斤、磷肥3.5公斤、氯化钾7.5公斤。并结合大培土。对部分生长较差,土层水浅落的田块还于抽雄前10天补施尿素8~10公斤。其余均于抽雄时除蚜虫一次,乳熟期防治纹枯病一次。
(赵镇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