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2月21日《阳山科普》第二期                    返回



  1、精心处理种子,科学浸种催芽
  (1)种子精选和消毒。杂交种子由于是异交结实,颖壳较薄,且闭合不严,细胞组织比较疏松,易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易吸湿回潮,降低发芽率。为此,浸种催芽前应将种子翻晒1-2天,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可增强种皮透性,增进酶的活性,提高发芽率,又可使种子含水量一致,使其发芽率整齐一致。晒好后的种子用清水选种,以去掉极不饱满的种子和有黑粉病的种子。
  选种时应注意,不要用浮力较大的泥水和盐水选种,而只要用清水选种,这一点与常规稻选种有所差别。因为杂交稻种即使是饱满度不足,仍可用来做种,只要它不丧失发芽率,采用浮力较大的泥水或盐水选种,容易将有发芽能力的不饱满种子选走,造成浪费。
  杂交稻种子消毒方法与常规早稻种子基本相同,可用0.1%~0.2%的401浸种1~2天,或用稀释1000倍的50%多菌灵浸种1~2天,或者用300-500倍强氯精浸种。注意催芽前要先在水中预浸10小时左右捞起,洗干净,以免影响发芽。
  (2)催芽 催芽就是控制一定的温度、水分,使种子在适且的条件下提早发芽的一种措施。水稻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7℃~38℃,而早稻催芽一般都在气温很低的春季,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温方法进行催芽。早稻破胸阶段所需的适宜温度不要超过38℃,催芽以26℃~28℃保温催芽较好,这是因为杂交稻种子的耐热性较差,一定要掌握好温度。早稻催芽的方法很多,有温水催芽、蒸气(温室)催芽、草囤催芽、温床催芽和地坑催芽等。催芽的过程一般可划分为露白前、露白到齐根、齐根到齐芽、齐芽后炼苗等几个连续的阶段。催芽时应掌握好“高温破胸、适温催根、保湿催芽和摊凉炼芽”的原则。下面根据各地总结出的早稻浸种催芽的经验介绍几种催芽方法。
  ①温水快速催芽法,选避风保温的地方,铺一层24~30厘米厚稻草,将事先准备好的水缸放在上面,向缸内倒入40℃左右的温水(含强氯精液),把沥干的种子放入温水中,边倒边搅拌,使之受热均匀,并控制水温在38℃左右,然后用薄膜封缸口加稻草堆紧保温。5~6小时后取出种子,稍沥水,用稻盖盖好让其带温露种18~19小时。经第一次露种后,一般有5%~10%的种子开始露白。再用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浸种,但浸种水温应降至35℃~36℃,浸种时间应缩减为2~3小时,露种时间延长到21~22小时。经第二次露种后,破胸率可达85%左右。再用上述方法进行第三次浸种,水温保持32℃~33℃,浸种1~1.5小时,露种到齐胸为止。破胸后,用35℃温水淋洗沥干,趁热上堆,保温催芽。这种催芽技术,安全保险,发芽率高。根据湖南益阳农业局的结果,其发芽率可达91.3%和93.5%应该注意的是:盛具、缸、覆盖稻草都必须清洗,除尽其他谷粒。
  ②多起多落浸种催种法 用编织袋(农民又称蛇皮袋)将种子装好,放在35℃~36℃的温水中浸种4小时,起水后趁热用薄膜将种子袋包扎好,进行保温保湿催芽。隔7~8小时,再放到35℃的温水中浸2~3分钟,取出沥干继续催芽,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破胸为止。用这种方法,从浸种到开始破胸,只需18小时,48~52小时破胸基本结束。根据试验结果,这种催芽方法平均发芽率可达97.9%,比常规方法有所提高。
  ③锅内温水破胸法 把杂交早稻种子浸足48小时,起水沥干,装入蛇皮袋或布袋。在锅内放15~20厘米深的水,烧至75℃~80℃便息火,然后在离锅水面3~5厘米处搁上一排小木棍,上放种子,种子量以不顶着锅盖为宜,锅盖应为拱形,过一段时间,检查水温,若温度下降至10℃~20℃时,再烧微火使锅内温度升至30℃左右,一般这样处理24小时即可全部破胸。
  ④小地窖催芽法 选择背风向阳、土质坚实、地势高燥的地方,挖一深75厘米、直径85厘米左右的园形地窖,地窖四周筑小埂,以防雨水流入。在地窖底铺一层树枝竹条,枝条上和窖的四周再放一层10~12厘米厚的草(稻草也可加热处理)。草上再垫草席和晒垫。把浸种48小时的早稻种子先用温水洗澡后,再用箩和袋装好后放入地窖,箩和袋的周围和上面用稻草填满,地窖口用薄膜盖好,压紧。在气温正常的晴天,经8~10小时后窖内温度升高,此时应进行翻谷,以后每隔2~3小时翻谷一次。掌握破胸前温度不超过38℃。经20小时后,破胸率达90%以上时,吃一次约30℃的温水,并翻拌一次,减少覆盖物,种芽就可催好。
  ⑤温室蒸汽催芽法 温室蒸汽催芽是利用温室蒸汽控制温度和水份,以满足种子发芽时的需要。温室催芽发芽快,发芽率高、出芽整齐,适宜于大批量或集体催芽。催芽用的温室,应保温严密,力求升温快。室内搭架盛放发芽盘或箩筐等。浸好的种子进温室前3~4小时开始烧火,预热温室。种子摊放不宜太厚,约10~12厘米。应注意,要严格控制室内和种子温度,保持在35℃~36℃,过高容易烧种。种子要定期翻动,当水分不足时,可边洒水边翻动,以满足种子对水分的要求,防止因缺水而导致根长芽短现象的出现。另外,应注意将煤烟等有毒物质引向室外。温室再度使用时,应用药剂消毒。
  ⑥煤灰催芽法 将浸好的种子先用温水掏种以提高种子温度,然后与过筛后除去杂质的煤灰拌匀催芽。煤灰先用开水淋湿至手捏成团,指缝稍有水出为好,趁热与种谷拌和成堆,外加覆盖物,每30千克煤灰可伴种50千克。气温过低时,可用大茶壶或瓦罐装上开水,周围包上稻草,埋在谷堆中央增温,经约24小时,即可长出根芽,此时进行翻堆并取出水壶,以后再翻动1~2次即可。这种催芽方法比较稳妥,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是种子量较少时的一种很好的催芽方法。
  以上是杂交早稻催芽的几种方法,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早稻催芽还应提请农户注意:①要防止谷种“现糖”。从开始催芽到破胸,若温度过低,氧气不足,芽谷生活力下降,养分外渗,此时微生物在谷壳上繁殖,芽谷发粘有酒气,俗称“现糖”。若出现这种情况,应把种谷放在25℃~30℃的温水中漂洗干净,再重新上堆催芽;②要防止高温烧芽。谷种破胸前,呼吸作用加强,散热多,若谷堆升温大于40℃时,就会出现高温烧芽。因此催芽时,要经常翻动或适当摊凉,防止烧芽;③种子催芽以后,要适当炼芽。因为催芽时温度都在25℃以上,而早春秧田土温和气温都在10℃~20℃左右,若把刚催好的芽谷立即播到田里,幼芽因温度突降,生长易受阻碍。为了增强幼芽播种后尽快适应外界条件的能力,催芽后应在室内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进行半天以上的摊芽炼芽。④早稻浸种催芽技术性强,操作不慎易出差错,建议请有经验的农户或技术员作指导,或委托农技站集中浸种催芽,这样保险、安全,不误农时。



                          摘自《科技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