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2月21日《阳山科普》第二期
返回
桉树蚕食耕地 可能破坏环境?
委员呼吁严加控制 避免“绿色荒漠化”
桉树速生丰产,是极好的造纸和板材原料,其较高的经济价值令很多地方都广种桉树。我省湛江发展到17万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桉树人工林生产基地。然而,省政协委员李思东昨天提交的有关提案却呼吁:要赶紧控制这种趋势,不然的话将出现耕地被桉树逐步蚕食的恶果。
据了解,湛江市经过近十年的经营,桉树已经种植到17万公顷,占现有林地的一半多,楼树木片成为湛江口岸大宗出口商品之一。目前有木材加工企业800多家落户湛江,其中有中密度纤维板加工厂5家、桉树片加工厂17间,还有70万吨木浆厂。市场的大量需求,促使整个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又掀起了新的一轮桉树种植热潮,不仅荒山荒地被桉树苗所覆盖,就连农舍周边、田间地尾者种桉树。
李思东对此感到十分忧虑。因为关于桉树人工林对生态影响的争论在国内外十分激烈。上世纪90年代初,科学家根据大量研究发现了大面积种植桉树的弊端,因此世行已停止了对这类项目的贷款和援助。我国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包括桉树林在内的5个林种,作连续10余年的对比研究。结果证明,在5个树种中,外来的桉树持水保土效果和自我更新能力最差,对异地的原生物种有极大的排抑性,对环境不友好。大面积连片种植,很容易导致土地贫瘠,原生物种衰减、退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形成“绿色荒漠化”。而且,不一定在两三年内显现出来。
因此,李思东提出,如果我们继续不加限制地扩大桉树种植范围,甚至在农田里也间种桉树,最后将导致耕地被桉树逐步蚕食的结果。我省应在发展桉树种植加工业的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
他建议说:省政府部门应对这个问题引起高度的重视,协调雷州半岛及周边地区各级政府部门,加快建立健全桉树种植的监控和防护体系,组织有关专家对种植桉树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种植区域生态质量不下降;要责成地方政府加强对桉树的种植规划和管理,对哪些地能种、哪些地不能种作出明晰的规定,发现违规种植的要坚决制止;还要指导种植户在桉树中间种其他作物,改善营养元素的生物小循环,同时桉树砍伐后尽量保留余物以涵养水分,营造营养的良性循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