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18日《阳山科普》第七期
返回
竹笋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竹笋在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生长栽培历史,而且品种繁多,常见常食的主要有鞭笋、马蹄笋等。
就像种粮的农民朋友们希望自己的粮田能够丰产增收一样,笋农们也希望自家的竹笋可以丰产高产,并且卖个好价钱。那么怎样使竹笋优质高产呢?
一、竹林林分结构优化模式
竹林林分结构就是保持竹林一定的留竹量还有一定的留竹年龄结构,还有胸径,不同的竹种林分结构不一样。
林分结构调控是竹林分散培育一项关键技术,有两项内容,一项是定期定量斩竹,另外一项就是季节性伐竹,这两项技术主要把林分结构生产力维持在一定状况的林分结构状况,在笋用竹林里,并非竹子种得越多就越好,留竹量和产笋量并不是绝对成正比的。另外,不同的竹种以及胸径不同的竹林它的林分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的专家们经过实验得出,科学的丰产林分结构组成应有一定的模式。我们以常见的毛竹红竹绿竹为例(见表)。
竹林的林分结构状况,直接影响着毛笋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合理的林分结构组成是竹园丰产高产的基础。因此,要想增产增收,搞好林分结构调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二、林地覆盖早出笋技术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如果您想让自家的竹园提早出笋,从而提前上市,提高收益的话,那么林地覆盖技术是非常值得一用的。
林地覆盖,顾名思义,就是在竹林里,利用生物有机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从而人为地给土壤增温保温,以促使笋芽提早萌发。
林地覆盖的时间通常选在每年的11月中下旬。为保证出笋量和竹笋质量,覆盖前,可采用沟施的办法,对整个林地施用长效复合肥。另外,还可以采用穴施的办法,在竹笋周围施用生物有机肥,这样可以保证在林地覆盖后,竹笋生长过程中有足够的养分供应。
林地覆盖的材料主要有稻毛和砻糠搭配混合而成。覆时,先将稻毛盖于地表,薄厚要均匀厚度可控制在35厘米左右。
通常,覆盖后可以提高出笋两个月以上。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每年的3月底或4月初,要及时的将覆盖物移去,以免地温过高而影响竹笋的生长。
三、提前晒目早出笋技术
对于像绿竹等丛生竹类的笋用竹林,要想提早出笋。丰产增收的话,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提前晒目了。
每年的三月初,是晒目的最好时节。将竹蔸部的土壤扒开,让笋芽露出,这样经过阳光的照射刺激后,竹笋就能快速生长,这可是促使竹林早出笋的关键所在。晒目时间一般为20天左右,为了保证竹林有足够的养分供应而健壮生长, 提前晒目要和施肥结合起来。
结合晒目,在覆土之前沟施的,因为在晒目的时候已经开好了沟,一般每亩在40公斤左右,沿着竹竿的周围施,施完以后就是覆土浇水,浇完水五到六月份用笋肥,为了使笋保证它出笋以前的养分供应,施一些氮肥跟尿素,一般每亩在20到30公斤,这个可以在竹竿周围采用沟施。第三阶段就是在7到9月份就是它出笋的时间,我们施一些比较适当长效的复合肥,长笋的笋期肥,一般每亩在40到50公斤,保证能够在这个笋期能够长出足够量的笋,保证笋的质量。
提前晒目,可以使笋期提前一个月来临,并且还可以延长出笋期一个月左右,使竹笋亩产量增加35%以上。
不管是林地覆盖也好,还是提前晒目也罢,要想使竹园丰产高产,在日常管理上,肥水也要适时到位,只有这样,竹笋才能健壮生长。 不仅如此,在病害防治上也不可掉以轻心。
四、做好病虫害防治
现在主要的病虫害有虫害,如竹螟、老超虫、一支竹线虫等等,病害有竹丛枝病,毛竹基腐病,还有竹子固烧病等等。
主要的病害防治策略要讲究生态防治为主,比如像在竹林里,如果发现丛枝病的话,您可以采取焚烧的办法,就是将有病的竹枝剪下,堆放在一起,用火烧掉,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环保。
另外,为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在笋园里还可以搞多种经营,这不但可以增加收益,同时还有利于竹笋的生长。
我国竹林大面积都实行竹笋林经营, 以一个毛竹为单一群落,容易造成一珲负面影响,比如说土地退化很厉害,现在提倡采取竹子慢慢混交林的状态,或者在竹子里面套种一些其他植物,比如茶叶、豆类植物,还有其他草类,保证竹林里面地面植物,还可以维护竹林的生物多样性。
有了科学的栽培技术,再加上精心的管理,竹林自然会以丰产来回报与您。
摘自《广东科技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