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7日《阳山科普》第三期                             返回

棕皮的割取技术

  棕树又叫棕榈,是常绿乔木。为石灰岩山区的特用经济树种和四旁绿化树种。其用途十分广泛,因而 经济效益较高,一次种下,几十年有效,群众称之为“摇钱树”。所以,山区有这样的民谚流传:“家有 千棵棕,子孙不愁穷”就是这个道理。
  棕皮是在叶柄基部着生,并环色于树干,呈黄褐色的麻布状纤维。由于棕皮具有柔软、坚韧以及抗水 、耐腐、耐晒等特点,所以,它是制作绳索、棕刷、地毯、沙发、棕床和蓑衣的主要原料。因而,我们在 割取棕树的棕皮时必须注意如下几点:
  一、注意掌握割取时间。由于棕树生长比较缓慢,一般种下至三年主干未出土,五、六年主干可高至 40~70厘米,七、八年后主干粗度方法才基本稳定。此时树高有1米以上,围粗30厘米时,即可开 始割取棕皮了。割取时间最好在每年的4月和8月两次,“三伏”和“三九”不能割,并把叶片剪下,把 割后的嫩干部位色裹好,以防日灼和冻害。
  二、注意掌握割取强度。棕皮的割取要注意适量,不能过割,也不能不割。过割越割越少、产量低、 寿命短、收益减少;不割的则会把树干捆得很紧,植株生长会受影响,也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所以,割 取棕皮的强度应因树而宜,第一次不宜多割,只能割取3~5片,然后逐年逐回增多,总之,每次经割取 后,以保留叶片10~12片,茎不露白为度了。
  三、注意掌握割取方法。棕皮的割取要讲究科学方法,割棕时要用棕刀沿棕夹板两侧各竖割一刀,使 棕皮与夹板脱离,然后沿着棕皮着生的干节处环割一刀,使棕皮与树干脱离,最后切下棕夹板。在竖割与 环割时要严格注意用刀的深度,切勿割伤树干,否则树干变形,粗细不匀,棕片呈三角形,产量质量都会 下降。棕皮采回晒干后,分级打捆,堆放在通风干燥处贮藏。


(县科协 赵镇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