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29日《阳山科普》第五期                             返回



  早造水稻由于雨水过多,生长茂盛,易使田间荫蔽,极易引起纹枯病的大发生。水稻纹枯病又名烂脚病,初起时在叶鞘中部先形成暗绿色小斑点,然后病斑逐步扩大成椭圆形,向叶鞘和叶片从下而上逐渐蔓延,形成多块病斑。病斑扩大后,汇合成云纹状的大斑而干枯,故称纹枯病。病斑边缘呈褐色,中央呈淡褐色或灰白色,潮湿时病斑呈灰绿色半透明的水渍状,叶片病斑和叶鞘的病斑相似,在穗颈上的病斑呈乌绿色,病斑多时使穗颈输导管中断而导致白穗或结实率低,或病害蔓延至谷粒,形成黑褐色谷枯状,使水稻严重减产。此病在早上观看,常长出白色蛛丝状菌丝,脱落于田中,下造或来年可相继发病。
  找出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就能有效地防止水稻纹枯病的发生。据实践,要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除了在早造办田时要打捞浪渣外,在水稻分蘖盛期开始,一经发现水稻有纹枯病出现,可亩用井冈霉素水剂200毫升兑水75公斤,于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喷雾,隔7天再喷1次。进入孕穗期后,若天气恶劣,病斑有所扩展时,必须再喷1次,防止病害蔓延到顶上3片功能叶、穗颈和谷粒,确保早稻结实率高,从而获得高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