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0日《阳山科普》第六期
返回
阳山奏响科普新乐章
来源: 广东科技报
本报讯 (记者陈田进 肖文)于阳山科普工作来说,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2000年以前,科协工作连续八年没有正常开展,科协机关被人戏称为“养老院”,农民不知有科协;2000年后,科协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科协成了模范单位,科协成了农民们耳熟能详的字眼。
短短五年时间,阳山科协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县委县政府鼎力支持
2000年以来,阳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普事业的发展,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普及农村使用技术知识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紧紧围绕提高全县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制定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战略,广泛开展科技宣传、科技咨询、科技教育、科技推广等科普活动。
该县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宣传、组织、教育、农业、科技等10多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科普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健全了乡镇和村级科普工作网络,恢复和加强了科技学(协)会的活动,引导农村科技带头户兴办了各种技术协会、研究会。
同时,县委县政府从经费、科普设施、科普机关配备等多方面支持县科协的科普工作。
科协努力重塑新形象
五年间,阳山科协从“养老院”变成了全县“模范单位”。是什么力量促使这种变化呢?
据悉,2000年底阳山调整科协领导班子以后,新任主席李汉华积极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开展了一场“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努力:一方面,整顿机关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科普意识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带头深入调研,抓住了农民群众因缺乏种养技术导致生产效益低的问题,大力组织实施农村种养使用技术培训、下乡科技咨询、田头技术指导等活动。
科协新班子务实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只要是工作的需要、群众的需要,不分节假日,热情为群众服务。通过几年的努力,科协在农民群众的心目中成了科技的“代言人”:“生产遇上技术问题找科协、需要学习种养技术找科协、需要新品种找科协”,从而树立了科协新形象。
加强科普知识宣传
阳山科协通过兴建大型科普宣传长廊、科普宣传画廊,组织“科技活动月”活动,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创办《阳山科普》月刊,筹建阳山科技馆等多项措施,加强了科普阵地建设,为阳山县营造了一个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对提高群众科学思想、科学意识、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科协按照“上下贯通、左右相连、三级网络覆盖全县”的工作思路,通过组建科普组织网络,协助镇、村健全领导网络、科协组织网络、科技学(协)会网络和科技培训网络,组建科普自愿者下乡宣传等方式,多层次加强科普知识宣传。
科技人才培养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实施“科教兴农”的保证。近年来,阳山县先后邀请省、市科技专家来进行科技知识培训和普及教育,同时,还根据不同农时,组织畜牧、水产、果树、蔬菜等方面的科技人员到各乡镇尽心科技巡回咨询活动,为群众解答种养疑难问题,引导群众运用科技知识发展生产,发展农村经济。
“科技兴农”落到实处
阳山科协通过积极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以点带面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据了解,阳山县通过基地培训和实地指导,由县委组织部和县科协组织协调,典型引路,采取普遍授课———重点培养示范户———家家户户跟着干———实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整体连片培训、开发经营的科普运行模式,在全县建立起10多个县级示范基地,30多个乡镇示范基地,5个科普示范镇,40多个科普示范村,300多个各类科技示范户。
在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加速了全县农业生产布局调整,有效促进了该县的农业经济发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