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0日《阳山科普》第六期
返回
辣椒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关键
辣椒近几年来在我省种植面积一直较大,已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特色农业、三高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及部分市县的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年年连作,且有些地区水分控制得不合理,使辣椒生产中病虫害发生严重,造成减产,甚至失收,严重影响生产者的收益,挫伤了椒农的生产积极性。现介绍几种辣椒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炭疽病
该病危害叶片及果实,甚至在贮运过程中仍能继续危害。病原为真菌,多在土表病株残体或附在种子中越冬,在温暖季节、雨后或土壤湿度高时易传染。叶片受害后初呈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成褐色,近圆形,有轮纹。感病果实出现褐色椭圆形至长圆形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并常附生小黑点。发病严重时,造成植株大量落叶,果实腐烂。
防治方法:(1)雨后及时排水,避免积水。(2)选择较通风的地方种植。(3)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氧氯化铜800倍液。
蚜虫
该虫在植株上吸食汁液,使叶片卷曲变黄,影响生长,最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病毒病,可用避蚜雾1500倍或灭杀毙喷杀。
青枯病
该病危害初期仅个别枝条的叶片或1张叶片的局部呈现萎焉,后扩展到全株。叶片初呈淡绿色,后变褐枯死。病茎外表症状不明显,纵剖茎部木质部变褐,髓部腐烂空心,横切面保湿后可见乳白色液溢出,有别于枯萎病。该病为土传病害,在高温多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如实行水旱轮作,深沟高畦种植,定植后用氧氯化铜800~1000倍液淋根部和喷洒植株等。发病初期喷或淋200国际单位硫酸链霉素,或用77%可杀得500倍液与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交替灌根,每株250克,隔7~10天1次,连用2~3次。
病毒病
受害病株一般表现为花叶、黄化、坏死和畸形等4种症状。花叶型病株的叶脉轻微退绿,或呈浓、淡绿相间的花叶,病株无明显畸形,植株矮化,不造成落叶。黄化型病叶变黄并出现落叶。坏死型的病株部分组织变褐坏死,表现为条斑、顶枯、坏死斑驳或坏斑等。畸形的病株变形,叶片变成线状即蕨叶,或植株矮小、分支极多呈丛枝状。有时几种症状在同一植株上出现,引起落叶、落花、落果,严重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其防治方法如下:
1.选用抗病品种:一般辣椒比甜椒抗病,早熟品种比晚熟品种抗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病、高产、优质品种。
2.适时播种,尽早定植:适时播种,培育株型壮矮的秧苗,或利用保护地设施早栽植、早结果,待进入病毒病盛发期时,辣椒已花果满枝、根系发达、植株壮健、抗病力强。
3.浸种催芽:种子用10%磷酸三纳浸泡20~30分钟后洗净催芽,在分苗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洒0.1%~0.2%硫酸锌。
4.加强栽培管理:实行轮作和间套作。施足基肥,勤浇水,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
5.防治蚜虫:苗床选择周围种植高秆植物的地块,可预防蚜虫迁飞传病。用银灰色的薄膜或纱窗,或用普通农用薄膜涂上银灰色油漆,平铺畦面四周以避蚜,防效可达70%以上。利用蚜虫对黄色趋向性强的特点,每亩地插6~8块黄色诱蚜版诱杀。药剂治蚜可选用20%辛氯乳油3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或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5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0~2000倍液等喷杀。
6.药剂防治:发病后可选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病毒K300~4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NS-83增抗剂100倍液,或铜氨合剂400倍与0.1%硫酸锌混匀喷雾防治,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茶黄螨
茶黄螨是近几年新暴发的害虫,属蜱螨目跗线螨科。主要寄主植物有茄子、辣椒、番茄、黄瓜、豇豆、菜豆、马铃薯等多种蔬菜。由于螨体极小,肉眼难以观察识别,常被误认为生理病害或病毒病而造成减产甚至毁园。据调查,目前茶黄螨在粤西、粤北、粤东及珠江三角洲辣椒生产上均有较大面积发生。由于茶黄螨除刺吸嫩叶汁液外,还传播多种病毒,因此生产上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危害症状
成螨和幼螨集中在辣椒幼嫩部分刺吸汁液,造成植株畸形。受害叶片背面呈灰褐或黄褐色,叶片正面叶色变浓,叶脉呈"之"字形,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叶片变小;受害嫩茎、嫩枝变黄褐色,扭曲畸形,严重者植株顶部干枯;受害的蕾和花,重者不能开花和坐果;果实受害,果柄、果皮变为黄褐色,失去光泽,木栓化。受害严重的植株会落叶、落花、落果,造成大幅度减产。
2、形态识别
雌螨:长约0.21毫米,椭圆形,较宽阔,腹部末端平截,淡黄色至橙黄色;表皮薄而透明,因此螨体呈半透明状,体背部有一条纵向白带;足较短,第四对足纤细,其跗节末端有端毛或亚端毛。
雄螨:长约0.19毫米,前足体有3~4对刚毛,腹面后足体有4对刚毛,足较长而粗壮,爪退化为纽扣状;卵椭圆形,无色透明,表面具纵列瘤状突起。
3、生活习性
在华南地区种植辣椒,全年都可发生螨类危害,但冬季茶黄螨繁殖能力较低。卵散产于辣椒嫩叶背面、幼果凹陷处或幼芽上,经2~3天孵化,幼螨期2~3天,成螨期2~3天。茶黄螨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6~23℃,相对温度为80%~90%。成螨活泼,尤其是雄螨,当取食部位变老时,立即向新的幼嫩部位转移。由于这种强烈的趋嫩性,所以有"嫩叶螨"之称。
4、防治方法
茶黄螨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极强,应特别注意早期防治。发现茶黄螨为害后,要及时喷药,以后每隔5天喷1次,连续喷3次,可控制为害。常用药剂有抗螨23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25%杀螨猛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尼索朗乳油2000倍液,灭杀毙(21%增效氰马乳油)2000倍液、天王星(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生产上注意在采收前7天停止施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