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30日《阳山科普》第六期
返回
春季重防柚柑疮痂病
一、病症
柚柑类疮痂病为害叶片后,病斑木栓化隆起或凹陷,成瘤状的疮痂,叶片畸形扭曲甚至枯落。果实受害后形成突起病斑,幼果在谢花后不久即感病,初期形成褐色小斑,后扩大成黄褐色圆锥状木栓化瘤状突起,引起早期落果或使果实发育不良,表面粗糙、果小皮厚、味酸汁少或成为畸形果。此病若为害严重则大量落叶落果,导致减产减收。
二、发病规律
该病发生需较高的湿度和适宜的温度,尤以湿度85%~94%、气温28℃时会中等偏重发生;若春雨连绵,多雾湿度大则严重发生,传播加速。
三、防治方法
1.注意苗木选择:新建果园应选用无病苗木,避免在病区运苗和取接穗。
2.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果园管理,做好冬季清园修剪工作,剪除的病枝、落叶要集中烧毁;做好配方施肥工作;合理修剪,改善通透性,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3.喷药防治:本病仅侵染幼嫩组织,因此,必须做好春梢、晚秋梢及幼果期的喷药保护工作。为使新梢和幼果不受其害,一般在春梢芽长至0.5厘米时喷药保梢保叶,在花后喷药保幼果。果园受该病侵染前可喷洒0.3%~0.5%倍量式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500~600倍,或75%百菌清500倍,或50%退菌特500倍预防保护。对已被该病侵染的果园可喷洒50%托布津600~1000倍防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