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4日《阳山科普》第七期                             返回

阳山: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


  阳山是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山区县,盛产石头,千百年来以“穷”出了名。然而科技却能点石成金,这一切全赖于传播“点金术”的科普工作者——阳山科协,他们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默默奉献,在这山水之间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图。
开拓创新,
当好农村科普“引路人”
  说起阳山科协,自然就离不开其领头人——阳山科协主席李汉华。多年的农村基层工作,使他深刻认识到,要使农民富起来,首先就要提高其科学素质,增强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因此,他一到任就结合山区的发展的特点,创建科普项目基地,实施种养实用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创办了期发3500份、关心农村热点难点话题与致富实用技术的《阳山科普》,免费送到农民手上。科协也成了农民群众的“代言人”和“贴心人”——“生产上遇到技术问题找科协,需要学习种养技术找科协,发展种养新品种找科协”。
  近年来,阳山科协在全县引导成立各种协会研究会34个,建立科普示范基地26个、科普示范镇5个、各类科技示范户300多户,推广反季节蔬菜、沙糖桔、以色列柚等名优特新品种60多种。还积极筹资在县人民广场建立了长达80米的科普宣传长廊,举办各种图片展览20多期,累计参观人数达30多万人次,为全县营造了一个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
深入实践,
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阳山科协通过对有关的项目进行论证,对好的项目予以引进推广。如对在阳山引进顺龙木业公司项目的论证,继而引进了天演速生杨这种目前世界上生长最快、积材最多的新品种。在养殖方面引进省家禽科研所粤禽育种公司在阳山注册阳山鸡发展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对阳山鸡进行提纯复壮,并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为农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带动千家万户发展阳山鸡。
  阳山科协以示范基地为“活教材”,组织农户进行实地参观,现场指导,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种养业。如黄坌镇雷村基地带动了120户农民种植水果、甜玉米和养鸡、养猪等。目前,全县反季节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物面积达23万亩,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至5:5,全县农民收入由去年的人均3143元提高到3343元。
全力以赴,
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
  阳山县委县政府对科协的工作的给予了肯定,并指示要全力以赴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各项硬件建设予以配合。如把科普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从过去1-2万元增至10多万元;在文化广场建设规划中划出6000平方米土地用于县科技馆项目建设;给科协配备电化教材、科普音像、科普车等设备。
  阳山科协因成绩突出而获得众多荣誉,连续多年被评为县“文明标兵单位”、“全市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有为才有位”,李汉华主席以其自身的努力实践——“谁说科协无事可做,五年来我从没有什么节假日和黄金周,工作天天干不完,而且越干越起劲。“科普工作致富千家万户,意义非比寻常,李华也因此荣获“全市科普先进个人”称号,最近更获得了“全国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殊荣。


梁少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