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14日《阳山科普》第八期
返回
大西洋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为提高大西洋马铃薯生产质量和产量,促进山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县人民政府与香港四洲集团签订意向书,计划在我县推广大西洋马铃薯种植,为此,制订大西洋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一、选地要求
选择前作未种烟草、番茄、茄子、马铃薯、花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灌良好、交通方便的田块种植。
二、种植时间
为避开霜冻,一般秋种马铃薯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种植,春种马铃薯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种植。
三、起畦规格
选地后,先用克无踪或草苷磷等除草剂除草,然后犁翻耙平,再按畦宽1.2×1.4米(包沟)起畦,即畦面宽100厘米、沟宽40厘米、畦高20~25厘米起畦,起畦时沿中开浅沟(沟深15厘米),然后在沟中放基肥,即每亩施精制有机生物肥4包(80斤/包),进口复合肥10公斤,然后覆土待种。
四、种薯的切块及防腐处理
切薯前先整薯消毒:药剂用安克1000倍液+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浸15分钟,再将块茎从中部横切下,顶端部分纵切为2-4块,每个切块具有2个以上芽眼,并且都连结有顶端部位,基部部分按1-2个芽眼切为一块,一般每斤切16块,每块约为30克,切薯时将有顶芽的块茎和无顶芽块茎分开堆放(种植时分片种植),切好后,按1份瑞毒+1份百菌清+50份熟石膏的比例混合后,对马铃薯切口进行防腐处理,每100斤马铃薯种需熟石膏混合粉剂2市斤,然后沙藏法催芽,催芽前用1PPM的赤霉液浸种15分钟,一般每亩需种薯270-300斤。
五、种植规格
种植前三天将待种马铃薯田块放跑马水,然后排干,使种植马铃薯田块保持湿润状态。种植时沿畦边约30厘米开两条浅沟,沟深10~12厘米,然后按株距小行距28~30厘米,株距20~22厘米,每亩种植4500株,种植时摆放切好的块茎,放薯块时,伤口向畦侧,芽朝畦中间,种薯切勿与肥料接触,放好后,为防地下害虫危害和防病,每亩用干爽泥10斤+多菌灵1斤+米乐尔2斤(或地虫通杀2斤)拌匀后撒于薯块上,再覆土7-8厘米,然后喷丁草胺、拉索或金都尔聊草剂,最后与畦面平行覆盖2~3厘米稻草以保湿防暴晒。
六、肥水管理
追肥分两次进行,苗高10~15厘米进行第一次追肥,一般施进口复合肥35公斤+钾肥10公斤,第一次追肥后15~20天,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施进口复合肥25公斤+钾肥10公斤。条件许可时,采用淋施水肥的方法追肥效果更好。
马铃薯喜湿润的土壤环境,忌干旱和渍水,整个生长期间要保持土壤呈湿润状态,干旱时应灌水,灌水的方法是水位到沟的三分之一为宜,让水渗透上去即可。下雨时应注意排除田间渍水。
七、中耕培土
中耕培土一般分两次进行,第一是苗高10~15厘米时,结合施肥培土5~6厘米,如有稻草覆盖的,则应把稻草全部覆好。第二次培土属轻培土,于第一次培土后15~20天结合施肥进行培土。
八、植株生长调控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进行整枝和药剂处理。整枝是每株保留两条枝,而后期出现的分枝全部去掉。另就是当马铃薯块长成成人手指尾样大小时,如植期生长过高、过旺则应用多效唑进行喷施。施用的浓度为400ppm,多效唑含量为15%,用水量为每亩50公斤。
九、病虫防治
马铃薯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疫病、青枯病、软腐病、环腐病、黑茎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和蓟马及地下害虫、蝼蛄、地老虎、金龟子、沙虫等。防治措施:
1、选择经脱毒繁殖的无病毒和其它病害的种薯。
2、选择前作未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种植,并实施轮作。
3、加强肥水管理,防止渍水和干旱。
4、出苗后,用氧氯化铜1000倍、农用链霉素4000倍交替淋植株,每5-7天一次,连续2-3次,以防止烂薯、烂芽,发现发病中心及时拔除并用药防止蔓延。
5、药剂防治:疫病、环腐病、黑茎病用硫磺胶悬剂、瑞毒霉猎霜、代森锌、百菌清防治;青枯病和软腐烂用氧氯化铜、铜大师、敌克松、农用链要素、特效杀菌王防治;蚜虫用克蚜黑、康福多、艾美乐防治;蓟马用七星宝、杀虫双、康福多、高效大功臣治;地下害虫用米乐尔、乐斯本、辛硫磷防治。
十、采收
采收分级,一般是单个重90克以上、薯型端正、无青皮、表皮光滑、无病斑、无虫口、无机械损伤的为一级薯;二级薯是单个50~90克之间,其它标准与一级薯相同。
阳山县香港集团投资项目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