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8日《阳山科普》第九期
返回
生姜种植技术
生姜为多年生的病根植物。目前,都把它作为一年生作物耕培。姜的用途极广,除了常作调味蔬菜外,它可制成姜糖、醋姜等副食品;还可提炼姜油和制成姜片。在医疗上又作为健胃剂和发汗剂。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所以,种植生姜是山区和林场的致富门路之一。现将其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地与整地。生姜要求荫湿而温暖,较弱光照,适宜温度为25~32℃,田间土壤温度以70~80%为宜,常积水,排水不良,而感病枯死。根据这些特性,我们种姜时应选择地势较高、荫郁、土壤肥活、水源方便的地方。姜不宜连作,需轮作三年以上。故可选择与水稻或与芋头、瓜类、豆类等轮作、间作地。在整地前先把泥土深翻、晒白、风化,种植前耙碎整平,然后起30~40厘米的高畦,开好排水沟,畦宽1米包沟。
二、种姜处理。种姜的处理一般分选种、消毒和催芽三步进行。种姜要选根茎肥大,色泽新鲜,姜芽饱满并充分成熟,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姜块。选后用20%的草木灰液浸种30分钟或用1:1.5:120的波尔多液浸种20分钟进行消毒,以防治姜腐病。然后催芽,其方法是把已消毒的种姜晒2~3天,待姜块表面水分消失和附着的泥土脱落后进行堆放,用稻草或麻袋复盖保温催芽,也可放进温床催芽,当姜芽长1厘米或已出了3~4厘米的须根时即可种植。
三、讲究种植。谷雨后,立夏前,当地温达到16℃时可种植了。将经催芽后的种姜掰成小块,每块重1~2两,每块留1~2个壮芽。若收老姜为主的,每亩用种量100~150公斤,若收种姜为主的,每亩用种量多至350~400公斤。种植时,开9~11厘米深的种植沟,每亩施入腐熟的猪牛粪混火烧泥1000~150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或钾肥10~15公斤。每畦种2行,株距20~25厘米。放种时,姜芽应朝同一方向排列,便于以后回收种姜。种植以后,用细土压紧姜芽,然后复盖稻草或芒簊草,最后再复上一层细土,以利保温、保湿、防草、防冻。
四、加强管理。俗话说:“九锄棉花,十锄姜”,这说明了生姜中耕、培土、施肥的重要性。当姜苗长至4厘米时开始追第一次肥,苗高30厘米时追第二次肥,以后每隔15~20天追施肥一次。施肥后,要进行培训,培土分次进行,不要一次培得太多。天气日趋炎热时,要搭棚遮荫,遇到干旱时还应在旱、晚及时灌跑马水,避免姜地渍水引起病害。生姜主要病害有姜腐病(姜瘟)、叶枯病,虫害有黄条跳甲、钻心虫、袁叶虫。防治方法:病害以农业防治为基楚,结合药剂防治,未发病前可用托布津1000倍液、百菌青500倍液、代森铵1000倍液交替使用防病,每隔7~10天喷药一次。发现病株要及时清除,可用0.6%波尔多液喷雾或多菌灵,敌克松1:1000倍液灌蔸。虫害选用常规农药及时防治。
五、做好采收。生姜的产量与采收的时间、产品用途有着密切关系。若在8~9月份作为嫩姜用收获的叶子姜,一般亩产500~1000公斤;若在冬前作为老姜用采收的则称老姜,其苗产可高达1000~2500公斤。所以,生姜的收获时间应按产品用途不同而分别进行,以保证经济效益的发挥。
(县科协 赵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