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阳山科普》第十期                             返回

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人民网西昌10月24日电 24日18时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为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了一份厚礼。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球转移转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四大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全表面三维图像;分析月球元素和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探测月壤特性;探测4万至40万公里间地月空间环境。嫦娥一号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遥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级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试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的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五大系统组成。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有关负责人称,中国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