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阳山科普》第十期                             返回

阳山县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发展思路初探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典型的石灰岩山区,面积3300多km2,辖区内海拔50~1902m,不同海拔高度构成不同气候特点的耕作平台,形成了“夏日无酷暑,十里不同天”的独特生态环境。全县耕地总面积为36万亩,年降雨量1800mm,水质纯净无污染,森林覆盖率达65%,空气清新;清连一级公路贯穿全县,县城至各乡镇均铺设了混凝土公路,乡镇至各村的道路已实现硬底化,交通十分便利,这些条件都为阳山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阳山县通过落实“建基地、兴科技、抓示范、夯基础、促流通”措施,马铃薯产业化生产必将有长足的发展,成为阳山农民致富奔康的主要途径。
1 存在问题
1.1 经济基础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
  阳山农民历来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一般以冬种为主.但由于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在马铃薯生产中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技术得不到提高,产量低,效益差.此外,还存在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抵卸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等问题。这些不利因素都严重制约着阳山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
1.2 缺乏龙头企业带动,生产经营规模小
  龙头企业在农业生产经营流通中起着骨干作用。但阳山县在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加工能力较大、经营能力较强的企业作支撑,因此生产规模较小,经济效益不显著。
2 有利条件
2.1 土地资源丰富,无重金属污染
  阳山是一个以农业种植为主的石灰岩山区县,耕地土质以砂壤土和壤土为主.根据阳山大西洋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小组调查,全县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耕地达28500多亩,并分布于多个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特征的耕作平台,这是阳山适宜马铃薯周年生产的独特环境条件。另我,经农业部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对全县各乡镇进行检测,耕作土壤均没有受到重金属如砷、汞、铅、镉的污染,从而为阳山发展优质马铃薯奠定了基础。
2.2 种植经验丰富,科学技术措施落实
  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阳山马铃薯产业化发展,阳山县蔬菜行业协会聘请了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的植保所的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组织对马铃薯生产的管理和项目的实施,以及组织北繁脱毒薯的调运、基地供种和基地种植指导,并根据阳山的生产实际,组织当地农科人员编写出适合阳山实际的马铃薯栽培技术资料——《秋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2006年,阳山县蔬菜行业协会汇同省有关农科部门在秤架太平洞进行高寒山区马铃薯繁种试验,并通过了省农科院、惠州市农业局、惠东县科技局组织的验收,从而标志着阳山县夏繁夏种马铃薯在广东省范围内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阳山县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的路子。2006年秋季,阳山县进行秋种马铃薯种植推广,虽然由于天气反常未达到预期的产量,但经检验马铃薯产品完全达到了香港四洲集团的质量标准要求。
2.3 政府部门高度重视
  为推进阳山马铃薯产业化的发展,阳山县政府与香港四洲集团签订了《马铃薯种植与薯片加工》的投资意向书,并成立了大西洋马铃薯种植技术指导小组,把发展马铃薯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为阳山马铃薯产业化生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 发展思路
  阳山发展马铃薯已具有一定的基础,各乡镇蔬菜产区进行了水源、空气、土壤检测,具备优质马铃薯生产的环境要求。为加快阳山优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必须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3.1 因地制宜,选引良种
  阳山一贯以来有种植马铃薯的习惯,但产量一般都达不到要求。因此应通过引进或繁育脱毒薯种,以有效提高马铃薯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此外,还必须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引进优良品种,引进的新品种既要适合阳山种植,又要适合市场的消费要求。
3.2 充分发挥高寒山区特有的资源优势,狠抓繁种环节
  据农科部门试验,阳山境内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但必须选择好不同海拔高度的耕作平台才能取得成功。在夏、秋两季种植马铃薯,种薯从内蒙古等北方地区调入,由于路途远且温度高,烂种严重,成本昂贵。因此,应充分发挥阳山高寒山区特有的资源优势,狠抓马铃薯繁种环节,解决阳山及粤北地区的种薯供应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3 积极推广作物轮作制度
  积极推广实行水稻——马铃薯——蔬菜(非茄果类)、马铃薯——蔬菜(非茄果类)——水稻、水稻——水稻——马铃薯、水稻——豆类——马铃薯等耕作模式,一方面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另一方面营造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的条件。
3.4 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实现马铃薯周年生产
  阳山各乡镇可种植马铃薯的地域分布在海拔高度为70~1100mm之间,小气候相差很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独特的自然资源,科学安排马铃薯的种植期,实现“夏、秋、冬”3季种植,有效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海拔700m以上的地方可以安排夏种(4-6月种植),如秤架乡;海拔500m左右,排灌方便的土壤可以安排秋植(9月种植),如秤架、小江、杨梅等乡镇;其余海拔较低的乡镇沿河的砂壤土均可安排冬种(11月至次年1月种植)。
3.5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省科研机构合作,推广农业先进技术
  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省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如推广抗病力强的品种、采用防虫网、诱杀虫灯防治马铃薯虫害等;同时加强脱毒马铃薯繁种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3.6 加大经费投入、重视人才培育和创建地方品牌
  通过加大经费投入,一方面引进马铃薯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品种更新和技术更新;另一方面对农科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更新技术、创新思维,同时改善农科人员福利待遇,稳定农科队伍。此外,投入一定经费,引导和扶持企事业创建具有山区特色的地方品牌,对名牌农产品实行有效保护。
3.7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扶持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进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加工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如香港四洲集团、惠东县九华农贸有限公司等;有选择地对马铃薯种植大户进行资金、技术扶持等;积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阳山县蔬菜行业协会、阳山县马铃薯产业开发合作社等,在贷款扣保租赁土地、聘请劳工和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协调组织和带动作用。
3.8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推动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地方政府应制定相关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农业,开发马铃薯产业,加快山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






陈燕樊,潘启日,陈智标,邓其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