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5日《阳山科普》第二期
返回
2006年中国十大科普事件
(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
1、全国科技大会召开,高度重视科普工作1月9日,新世纪首次、也是我国继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之后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号召建立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次大会促使公众在科技政策、科技发展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等宏观层面感受科学、认识科学,被称为第二个“科学的春天”。《纲要》中提出了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建立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等内容,科普作品首次被纳入国家科技大奖的评选。《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布实施
2、2月6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目标是到201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较大发展,公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这是继2002年颁布实施《科普法》以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3、5月26日,在中国科协“七大”闭幕之际,进行了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此后,7月17日,“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启动;11月3日,《2006年一2010年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方案》公布。各地掀起学习王选自主创新精神热潮
2月13日,著名科学家、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逝世。王选他领导的集体自主创新研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中文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他本人也被誉为“当代毕异”。王选逝世后,引起全社会的缅怀和追思,一代科学大师的风范在中华大地上广泛传播,尤其是其自主创新精神,在全国各地掀起学习热潮,先后在北京和部分省市举行的王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青藏铁路开通,高原“天路”成为科普话题。
4、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运营,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历史性大事。青藏铁路以其高科技含量,使围绕着这条高原“天路”的方方面面,成了一场全民族的科普话题,尤其是如何解决冻土问题、高原缺氧问题和保护藏羚羊以及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等,引起了整个社会的热切关注和深入了解。那些有幸乘车前往拉萨的旅客,更是亲身感受到了这条“天路”的科技魅力,青藏铁路之行也成为生动的科普之旅。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励农村科普组织和个人。
5、8月21日,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启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十一五”期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将每年挑选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 强的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个人,通过“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给予资金支持。其目的是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方式,为农村科普组织和科普带头人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创造条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对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310个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奖励和表彰。冥王星“降级”,传统行星知识更新引起普遍关注。
6、北京时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即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由此,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即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冥王星被“开除”出行星之列,在国内引起普遍关注,这一国际天文界的大事不仅冲击、修改了国内人们的太阳系行星知识和观念,涉及相关知识的中小学教材、词典等也要面临调整和修改。诺奖获得者聚集北京,纵论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
7、9月5日~7日,“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举行,在人类的和谐与发展的主题下,论坛的主题是“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7位诺奖得主和2名顶尖的生命科学领域专家,从创新与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生命科学学科发展和生物医药产业等层面开展交流和研讨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增强了对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了解,对于广大公众来说,媒体全面深入的报道,使论坛成为一个科普大讲堂,公众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的理解进一步加深。 “中医废存”再起争论卫生部作明确表态。2006年,上个世纪曾经出现的废除中医的论点再度出现,一些人在网上征集取消中医的签名,主要意见是要采取梧关措施,让中医在5年内全部退出国家医疗体制,回归民间,使西医成为国家惟一的医疗技术。对此,卫生部10月10日明确表示,在历史上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要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取消中医的签名行为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中医药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无知抹杀,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通过大众媒体和网络的广泛传播,社会公众广泛关注和参与讨论,关于“中医废存”的争论,多数人支持中医,并进一步了解中医。食品医药事件频发公众安全意识增强
8、2006年,相继发生多起公共食品、医药安全事件:五月上旬,齐二药以“二甘醇”代替“丙二醇”,制造亮菌甲素注射液,致使广大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006年5月20日至8月8日,因食用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凉拌螺肉(又称香香嘴螺肉),造成81人患广州管圆线虫病; 7月27日,西宁市部分患者在注射安徽华源生物医药公司的“欣弗”,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症状。8月3日,该药在全国范围内被紧急叫停;11月初,北京市场发现部分红心鸭蛋乃“苏丹红”制造,多省查出使用苏丹红的蛋禽养殖场;其后不久,上海市场上销售的多宝鱼(学名大菱鲆)发现药物残留超标现象。
9、多起公共食品、卫生安全事件,一方面暴露出有关部门对食品卫生安全监管不力,也引发了全社会对公共食品、卫生安全的关注。这些事件警醒监管机构要自觉运用科学知识和科技手段,有效监管卫生安全,及时发现漏洞;另一方面,自事件发生后,公众性的安全意识大大增强,开始重视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鸟巢”、“水立方”主体建成公众感受场馆建设新技术。
10、2006年,作为当代高科技建筑结晶的奥运会主要场馆“鸟巢”和“水立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9月17日,世界上横跨最长的钢结构建筑;4.2万吨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卸载完成,“鸟巢”从图纸变成了现实;12月26日,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最后一块外层膜结构被“补上”,充满魔幻色彩的水蓝色建筑外观整体亮相?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和报纸、网络等举体甲全方位报道,公众生动感受并了解了“鸟巢”和“水立方”中的建筑、建材等科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