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25日《阳山科普》第二期                             返回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治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
病初,病鸡表现伸颈、张口呼吸、喷嚏、咳嗽、啰音等呼吸道症状;病鸡全身衰弱,精神不振、食欲减少、饮欲增加,排白色水样稀粪,有尿酸盐跗着,羽毛松乱,昏睡,翅下垂;常挤在一起,借以保暖。个别鸡,鼻窦肿胀,流粘性鼻液,眼泪多,逐渐消瘦,发病率 52%,死亡率18%。
  二、病理变化
肾脏明显肿大、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内充满白色尿酸盐,呈斑驳状的“花肾”,输尿管变粗,切开有白色尿酸盐结晶,泄殖腔内积有白色石灰样稀便,法氏囊不肿大,但轻徽出血,粘液增多。部分病鸡心包、肝表面、关节囊内有一层灰、白色尿酸盐沉积物。个别病鸡肺淤血,气管轻微出血并有粘掖,有的气管粘膜有尿酸盐沉积。
  三、实验室诊断
  1、取肝、脾、心组织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2.取肝、心组织接种于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无细菌生长。
  3、取病鸡法氏囊分别制成检测抗原,与法氏囊标准血清作琼扩试验,结果均呈阴性反应。
  4、取病变明显的肾脏,用灭菌生理盐水制成1:5乳剂。加入青链霉素经40℃作用6小时,3000rpm离心 10分钟,上清液经无菌检验后,接种于12曰龄鸡胚尿囊腔,每胚 0.2ml,48小时收取尿囊液,在鸡胚中传3代,第一代48小时出现,死亡,第二代起接种后出现矮化症状。
  5、用IBV尿囊原液滴鼻感染30日龄鸡,第5天感染鸡出现死亡,剖检死鸡肾明显肿大,呈现典型的“花肾”病变,第12天全部剖杀,攻毒组鸡均出现典型“花肾”病变,对照组鸡肾正常。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鸡肾型传支。
  四、防治
  1、加强饲养管理,对鸡群及养鸡环境用0.3%过氧乙酸消毒药喷雾消毒。
  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降低2~5个百分点。
  3、据以前用肾肿解毒药、土霉素、肾宝等药无效的情况;改用乌洛托品、氯化铵同时拌料(乌洛托品:每天每公斤体重0.1克,氯化铵:每天每公斤体重0.04克)每天2次服用,连用3天。用药后第二天鸡群精神整体好转,采食增加,下痢减少;死亡停止,第三天全群鸡恢复健康。
  五、结论分析
  服用氯化铵后,铵离子经代谢分解生成尿素,氯离子的一部分与氢离子结合生成酸,使尿呈酸性;另一部分经肾脏排出时,也携带一部分阳离子与水分,产生利尿作用,有利于尿酸盐的排出。乌洛托品内服后大部分进入泌尿道,此药在中性及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尿液中分解出甲醛和氨,甲醛能杀灭细菌和病毒。

(天津市宝坻区兽医院王明军巴泽忠 兰力伟供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