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13日《阳山科普》第三期
返回
浅谈肉鸡药物使用常见误区及对策
目前,肉鸡的规模化、密集化养殖,使肉鸡的产量不断增大。然而,肉鸡的生产也遭受到各种疾病的不断困扰。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药物的使用具有必要性,但养殖户使用药物防治肉鸡疾病时往往未能认识而走入误区,造成各种不必要的浪费和经济损失。如何合理、正确用药防治疾病,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研究和探索。
一、药物使用的误区:
1、经验指导用药。部分养殖户或从业人员都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疾病的诊断和药理知识贫乏,对疾病的防治往往依靠以往的经验去使用药物,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
2、心理因素。
(1)重用药管理。鸡群一旦发生疾病,就想尽用药办法,要求使用一到两剂药即时好转;而没有重视自身管理的环境改善。
(2)怀疑专业人员的诊治。某些养殖户希望自己发病的鸡群能在兽医的一到两剂药即时好转,否则就不再信任你,于是,转移到别的地方看病。有的甚至同时到几个兽医处咨询,然后自己综合下药,使发病鸡群得不到良好的医治。
3、没有合理的药物保健程序。没有针对一些疾病的规律(如某地区鸡群15-25天龄易散发IBD)预防用药及管理,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即使鸡群有没有发病的可能),否则心里不踏实。这样容易造成用药目的不明确、病原微生物抗药性的产生及经济的损失。
4、滥用抗生素等药物。
(1)没有科学配伍。当多种抗生素使用时,只是胡乱地搭配,如:庆大霉素加卡那霉素、三字球虫粉加磺胺二甲或四五种抗生素同用,这样不但会增加药费的开支,而且会造成药物中毒或抗药性等毒副作用的出现。
(2)药物的用量和疗程不正确。
A、药物剂量不足。由于剂量不足使疾病不能控制,而且增加细菌的耐药性,特别在急性病中更为显著。
B、药物剂量过大。在现在的养殖生产中,有很多养殖户为了能尽快控制鸡群疾病,往往使用药物加倍再加倍,这榉不但没能医治疾病,反而会令鸡群出现亚中毒和中毒现象。
C、治疗的疗程过短或过长。洽疗的疗程过短,没能进行巩固治疗,致使疾病反复;疗程过长又会使鸡群生长受到抑制或出现慢性中毒。
D、药物交替使用不合理。一些养殖户误认为今天使用一种药,明天使用另一种药,如此进行三、四天治疗会得到更好效果,却出现药物的耐药性,致使最后用所有药物都难以治疗普通疾病。
(3)营养药物的盲目使用。一些营养添加剂过多的使用不但未能起作营养的补充,而且会使机体代谢紊乱,破坏饲料中的营养平衡。
二、科学合理用药:
1、遵循药物使用的“防重于治”原则。以防为主,了解疾病发生的特点和流行病学,如某地区肉鸡疾病发生雏鸡白痢,5-25天散发法氏囊病,25-35天盲肠球虫病,35天后呼吸道并发大肠杆菌病等,针对这情况,在药物保健用药抓住关键点,使药物发挥最大作用。
2、正确的疾炳诊断。疾病有正确的诊断才能了解其疾病的真正原因,是药物合理使用的前提。否则,会因不明病症而出现用药不对症等现象。
3、充分掌握药理学。药理学的认识,包括了药物的动力学特征、药物的耐药性产生机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联合用药等;根据药物的种类、性质、给药途径、配伍禁忌等,结合疾病发生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和药物使用的疗程,做到有的放矢。
4、药物的轮换使用和细菌的药敏试验。药物的轮换使用指在某一阶段对一些药物停业使用,当使用目前药物较长一段时间后,这些暂停的药物替代其目前药物,其目的是增加药物的敏感度。这就需要细菌的药敏试验在一定的区域实施控制。
5、依照“前期用好药,后期少用药或不用药”的方法,通过加强饲养环境的改善(如环境的防疫消毒、卫生),机体营养等增强肉鸡的抗病力,减少环境中病原菌的数量。
6、充分掌握目前药物的情况。目前的药品更多的商品化、商品名,需要认清其药品的成份、含量和使用方法等,防止药物的重复、错误使用,用量不足或过量。坚决禁止使用不合格药物和违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