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31日《阳山科普》第五期
返回
对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及建议
农村科普一直是中国科普研究所的热点研究课题。前一段时间,我深入到我国贵州、湖北、黑龙江等省的农村地区,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科普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初步了解了相关地区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进一步加深了对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认识。
一、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取得成绩
1、农村科普网络体系逐步建立,科普队伍得到发展壮大
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据统计,至2005年底,黄石市所辖县(市)、区都建立了科协组织。其中,大冶、阳新、西塞山区科协是独立建制,全市农村37个乡镇都建立了科协组织,408个行政村成立了科普小组。全市建有县(市)级科技馆2座,乡镇科技馆1座,成人科技文化学校37所,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2个,会员3630多人。建立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2个,成立了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成员有114人,各乡镇都建有农技推广站等。
到目前为止,黄石市以县(市)为枢纽、以乡村为基础的农村科普网络已经形成,这些科普网络的成员,正在为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农村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2、将农村科技培训作为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实事,纳入科协等部门目标管理之中
黄石市科协系统每年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万人次,培训农民2万人次。从2000年起,该市政府批准了市科协制订的《黄石市今冬明春农村培训实施方案》,大冶市科协与组织部门联合启动了万名农村基层党员培训工程,使科技培训纳入各级乡镇党委和政府议事日程。
黄石市农业局等部门从2004年起,开始实施农民工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2004年和2005转移培训农民工2.1万余人,2006年阳光工程作为市政府的10件实事之一写进市委的一号文件,全年阳光工程转移培训农民工2万多人。
3、发挥农讲团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农村科技对口服务
在黄石市,各级科协等部门积极组织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集中了林果、畜牧、水产、蔬菜等方面的百余名中高级农业科技工作者,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为重点,深入乡镇、村(组)和农户建立科技对口服务点,帮助乡镇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农民依靠科技致富。
据不完全统计,黄石市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自成立以来,共有80余名成员在农村37个乡镇、100多个村(组)建立科技对口服务联系点319个,申报对口服务优秀成果282项,其中128项受到市科协表彰。
4、注意农村科普工作针对性,不断创新送“科技下乡”内容
在春耕备耕和秋收秋播期间,各级科协组织会同各有关部门,通过科技周、科普日、科技下乡月等形式,组织农讲团成员和其他科技人员组建各种科技服务队,开展大规模送科技下乡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黄石市,“十五”以来,全市就组织各种形式的送科技下乡活动800多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200余期,培训党员、干部、农民达15万人(次),开展科技咨询800场次,组织科普挂图巡展200场次,放映科教电影100余场,累计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70项,发放科普书籍、资料20万份册,传播科技致富信息2000余条。
5、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为载体,大力推动农村科普文明创建和科技示范工作,形成科普示范新特色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创建工作,对广大农村的科普事业发展已经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例如,在黄石市,到目前为止,农村共有18个乡镇被评为市级科普文明乡镇,12个基地被评为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其中被湖北省科协表彰的科普示范乡镇5个,科普示范村8个,科普示范基地4个,星级农技协1个,科技示范明星户78户。
2005年10月,大冶市被中国科协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二批科普示范县(市),大冶市科协被评为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二、农村科普工作主要共性问题
1、一些领导同志对农村科普工作还不够重视
一些领导同志还没有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工作放到应有重要位置,这种现象在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负责农村工作的领导同志甚至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都不知道。
2、科普组织网络设置还不够健全
部分乡镇、村科协,农技协等基层科普组织只有牌子,人员、经费没有得到落实。无论是科协,还是科技、农业等部门来检查工作时,都是找几个人应付差事。这无疑不利于开展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及相关工作。
3、科普经费投入不足
一般情况下,市级科普经费,不管多少都已列入财政预算并得到落实,县一级科普经费就不一定能保证,而乡镇一级科普经费绝大多数未落实到位。例如,黄石市的大冶市和黄石港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后,科普经费基本到位。而全国贫困县阳新县的科普经费现在年人均仅达0.10元,更谈不上每年按10%递增。到目前为止,全黄石市乡镇一级还没有科普经费预算项目。
综合调研地区的科普经费情况,总体来看,农村科普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4、科普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专兼职农村科普工作者数量严重不足,年龄也偏大,而且各地的中青年农业科技人员逐年流失趋势也越来越严重,兼职科普队伍建设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5、科普设施薄弱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在农村科普设施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增添了一些科普设施。尽管如此,目前农村科普设施还普遍比较薄弱,还不能适应农村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要求。
6、科普资源匮乏
通过调查了解到,农村可以利用的科普资源比较少,而且科普资源的形式比较单调,内容也不够丰富,针对性也不强,没有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目前,科普资源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科普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
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不仅是在调研地区,在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已经成为农村科普工作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效果。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