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5日《阳山科普》第六期                             返回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及防制
  俗话说:桃花开,猪瘟来。但现在猪瘟的发生已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临床症状越来越不典型,呈现的是非典型的,即隐性感染。在特定条件下引起暴发,如原料出现问题、发生严重蓝耳病的后期、口蹄疫后遗症等。猪瘟在各个阶段均可发生,但目前哺乳期仔猪多见。保育期小猪、中大猪发生猪瘟,很多时候是因为猪场的猪瘟免疫程序不合理、疫苗保管不当,或猪场发生了严重的其它传染病(如伪狂犬、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造成抵抗力下降。
  总的来说,目前猪瘟临床症状、病变不典型,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哺乳期仔猪如出现严重的腹泻、抗生素治疗无效、死亡率较高时,应引起警觉。猪场发生猪瘟后猪群的死亡率与猪群的营养状况和混感程度有密切的关联。
症状特点
  种猪:一般是隐性带毒为主,偶见流产、产木乃伊、弱仔;
  哺乳期:出生仔猪一般在10天以后发生,表现为水样黄色拉稀为主,腥臭,部分出现绿色粪便;发烧、嗜睡、毛松、喜打堆,偶见嘴唇、臂部皮肤发绀;偶见划水状神经症状,用抗生素无效。
  保育期小猪和中大猪:除了有哺乳仔猪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咬耳、咬尾现象,发烧或发烧不明显等;偶见耳朵发干现象;消瘦,行走摇摆,死亡率较高(在30%-80%之间,甚至100%)。很多时候,中大猪发病后如控制得不好,不断上移,后果更严重。
  临床病变:目前猪瘟的病变均不典型,但几乎都可以见到肾脏针尖状黄褐色点状出血,偶尔见到肺、喉头、肋骨、膀胱出血;脾脏偶可见到边缘出血或梗死,偶见肠道粘膜纽扣状溃疡;淋巴结稍肿,少见大理石状周边出点。
临床鉴别
  伪狂犬:母猪一般产前一周左右流产,仔猪出生当天即严重下痢,一周龄内的仔猪死亡率几乎100%。
  蓝耳病:最早表现日龄可在3天龄左右,下痢、腹部皮肤出现蓝点、乳头发蓝,个别后期出现明显的腹式呼吸,保育猪、中、大猪有明显的眼结膜炎,解剖病变集中在肺、淋巴结。
  TGE-PED:这两种病不同阶段的猪均有腹泻现象,且几乎同时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
  猪痢疾:粪便多表现灰色糊状,带有粘液、血丝,用相应的药物有效。
  大肠杆菌性下痢:抗生素有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粘膜充血、出血明显。
  霉菌毒素:母猪产下全身发抖的小猪,随日龄的变化而逐渐改观,一般较少死亡,除非护理不到家,仔猪吃不到母乳而饿死。
  营养性下痢:散发,多为水样,黄色带有饲料的粪便,猪群整体精神、食欲良好,死亡率低。
防制措施
  1、紧急接种猪瘟苗,根据日龄剂量有所不同,一般为10-30头份/头(细胞苗),2-5头份/头(脾淋苗)。
  2、尽快处理病猪,以免病毒积聚和扩散。
  3、全场实施猪瘟苗超前免疫。
  4、加强清洁卫生,、消毒,不宜用刺激性强的消毒药,如过氧乙酸,氯制剂等,以免因刺激过大损伤呼吸道粘膜,继发细菌感染。
  5、饲料中添加药物保健,防治细菌继发感染,除添加抗生素外,还需添加电解多维、维C、抗病毒药等,以增强猪群的抵抗力。
  6、加强猪瘟抗体监测,最好能把全场的种猪全面检测一次,把抗体水平低下者淘汰,因为这部分种猪往往是带毒猪。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了解种猪群猪瘟苗的免疫情况,因为如注射猪瘟苗20天内检测的话,往往抗体水平较低,造成误判。
  7、做好伪狂犬、蓝耳苗的免疫工作,只能猪群整体免疫工作做好,才确保疫病无机可乘。
  8、合理的免疫程序:种猪;产前一个月,10头份/头;或实行全场统免,每半年一次;10头份/头·次。
  肉猪的免疫程序:(1)超前免疫,1头份/头,隔45分钟方可吃初乳;40天左右注射第二次,6头份/头。(此方案适宜猪瘟带毒的场或猪瘟流行的场)
  (2)20天龄4头份/头,65天龄6头份/头。
结论与分析
  中国的猪瘟疫苗毒株是世界公认最好的,很多国家利用它消灭了猪瘟。但在中国到目前为止,猪瘟仍为常见病,为何?本人认为有下列几点值得引起重视:
  1、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仍以散养为主,防疫意识薄弱,有些养殖户根本不注射猪瘟苗;
  2、基层防疫部门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工作不到位,生物制品保管不妥当,甚至有个别到兽医站根本没有保存条件设施;
  3、猪只流动频繁,运输工具消毒不彻底,运输的应激引起猪只抵抗力下降;
  4、引种频繁,特别是从国外引种,国内有关机构猪病检测条件手段不完善,落后造成国外很多疫病进入,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且无如何防制这些新病的措施;
  5、目前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在国内流行,造成猪场猪群况体免疫力低下;
  6、猪场设计不合理,饲养管理水平低下;
  7、猪场设计不合理,通风不良,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疫病,且管理水平低下。


四会市动物疫病诊断中心 谢灯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