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0日《阳山科普》第一期                           返回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主要特征和防治
  1、病因病原: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2、主要特征:呼吸道型表现为鼻窦及鼻镜组织高度发炎而形成"红鼻子",鼻黏膜坏死,呼气中带有恶臭味;呼吸困难,呈张口呼吸;呼吸次数快而浅表,常伴发疼痛性咳嗽;有时可见到出血性下痢,结膜角膜炎。
  生殖道感染型:阴门黏膜上出现白色结节并形成脓疱,形成灰色坏死膜,脱落后留下红色的创面;公牛包皮、阴茎上出现脓疱。
  脑膜脑炎型:见于6月龄以内犊牛,鼻黏膜充血发红,流浆液性鼻液,口腔黏膜、齿龈溃烂,病犊吼叫、乱跑乱撞、对环境刺激敏感、转圈、感觉和运动全部失常,共济失调;角弓反张,磨牙,吐白沫,最后惊厥而死;结膜炎型表现结膜炎。
  流产型:常于怀孕的第5~8个月流产,多无前驱症状,胎衣常不滞留。
  第四胃黏膜发炎及溃疡、卡他性肠炎,肺炎,阴道出现特征性的白色颗粒和脓疱。
  3、防治:严格检疫,加强冻精检疫,不从有病地区引进牛只;本病至今尚无特效疗法,发病期间应用广谱抗生素和磺胺可以阻止细菌的继发感染;使用综合性的对症疗法,如输液、补糖、抗炎等均可降低死亡率;皮下或肌注康复后牛的血液有保护作用,犊牛吃母牛的初乳能获得被动免疫,免疫期可持续3~4个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