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10日《阳山科普》第一期                           返回

女性腹痛需防腹膜炎
  腹膜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常见。但近年来,在成人中也屡见不鲜,尤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常常造成临床上误诊。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易发生盆腔腹膜炎。病人常觉腹痛,特别是突发下腹痛,并很快向上蔓延;发热伴寒战;可伴有尿急、尿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青年女性易患此病
  据张卫民博士介绍,腹膜炎是细菌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或女性生殖系统进入腹腔所致,腹腔内无原发病灶。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以儿童、青少年及青壮年为多见,但主要集中于20-39岁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尤以中青年女性为主。感染途径以腹腔内病灶直接蔓延为主要方式。常常造成临床误诊。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如月经期机体防御能力低下, 或分娩、流产、宫腔内操作时无菌不严格, 或有不洁性接触,病原体即可传入内生殖系统引起感染; 或原有感染扩张, 沿宫颈、宫腔、输卵管途径上行至盆腔, 并向腹腔扩张, 形成盆腔腹膜炎。
  主要表现为腹痛发热
  张卫民指出,腹膜炎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急腹症,必须尽快鉴别诊断,以便决定是马上手术还是内科治疗观察。如先有腹痛后有发热,多属于外科急腹症,常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腹痛是腹膜炎最常见且最突出的症状。另外,还应该注意非典型表现,如盆腔炎波及直肠有里急后重等症状。
  “腹膜炎发生时,病人突然出现急性腹痛,开始时部位不定,但很快弥漫全腹,呈持续剧烈性疼痛。如腹痛、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等。”张卫民说,一般病人不敢深呼吸,伴有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刺激症状,有的还有尿频及大便次数增多现象。接着便出现发热、脉搏加快,体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随着病情的发展,腹胀逐渐加重,腹胀加重也是判断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患者严重时会出现意识模糊、呼吸急促、口渴、眼窝塌陷、脉细弱、四肢发凉等中毒性休克现象。此外,如果进行化验检测,会发现白细胞总数增高,可达两万以上,中性粒细胞可达90%以上。若进行腹腔穿刺液的细菌涂片检查,可找到革兰氏阳性球菌。
  青睐“月经期”女性
  “女性月经期间,若不注意保健,就会发生意外”。张卫民告诉记者,当女性来月经时,生殖器外部及其他器官,甚至整个身体都发生变化,子宫周围充血,宫颈分泌物增多。大约半数妇女月经期有不舒服感,如下腹发胀、腰酸、乳房胀痛、容易疲倦、嗜睡、情绪不稳定、容易感冒及头痛等。这些反应性变化,说明经期内人体抵抗力大大降低,如果此时不注意卫生,细菌就会"乘虚而入"腹腔内,引起腹膜炎。
  “其实,原发性腹膜炎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存有一个潜伏病灶,不过这个病灶的细菌是通过血液、淋巴管等,经肠壁播散或经女性生殖系统进入腹腔引起的。”张卫民解释说。
  此外,还有的女性合并盆腔腹膜炎,一般患者表现为先有发热后感腹部疼痛。由于致病因素不一,也有患者同时出现两种症状。腹痛多表现为双侧性的下腹部剧痛,有时则为一侧下腹痛较重,患者常因按下腹部有剧烈的痛感,而拒绝进行检查。若右侧腹痛易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
  治疗方法要因人而异
  对于腹膜炎的治疗,张卫民表示,原则上是积极消除引起腹膜炎的病因,并彻底清洗、吸尽腹腔内的脓液和渗出液,或促使渗出液尽快吸收。治疗方式主要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方法有:
  ①体位:在无休克时,病人应取半卧位,经常活动两下肢,改换受压部位,以防发生静脉血栓形成和褥疮。
  ②禁食: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必须绝对禁食,以减少胃肠道内容物继续漏出。
  ③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胃肠道膨胀,改善胃肠壁血液运行,是腹膜炎病人不可缺少的治疗。
  ④静脉输液:腹膜炎禁食,患者必须通过输液以纠正水电解复和酸碱失调。
  ⑤补充热量与营养:急性腹膜炎须要大量的热量与营养以补其需要。
  ⑥抗菌素的应用:早期即应选用大量广谱抗生素,之后再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加以调整,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
  ⑦镇痛:对于诊断已经明确、治疗方法已经确定的病人,可适当应用镇静止痛剂。
  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腹膜炎的病因。方式有病灶处理、清理腹腔,即消除病因后,应尽可能地吸净腹腔内脓汁、清除腹腔内之食物和残渣、粪便、异物等。引流,使残存的炎症得到控制,以至消失。
  若保守治疗后不见好转,病情反而加重时,多需要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要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采用的是非手术方式的治疗,要及时观察病情的演变趋势。如体温是否升高,脉搏是否加快,血压是否下降,以及腹部疼痛、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有无加重等。发病时,病人应采取半坐位,以便腹腔脓液流向盆腔,便于引流,减少毒素吸收,使腹肌松弛,疼痛减轻。出现胃肠道穿孔或肠麻痹的病人,应绝对禁食,并采用胃肠减压,以避免消化道内容物继续流向腹腔。
  张卫民强调说,对患者进行观察、护理要在医护人员的监护下进行,家属不要善自处理,以免贻误病情。观察期间,不宜用吗啡类止痛剂,否则,容易掩盖病情。同时禁止灌肠,以防消化道内容物自穿孔处向腹腔内广泛扩散,加重腹腔污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