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0日《阳山科普》第六期                           返回


加强农业标准化 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农业要提高现代化水平,标准化是基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传统农业与现代化农业很重要的区别就在于农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没有标准体系要求,有没有标准指导生产的的整个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农业标准化的程度有多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就有多高。我们要按照省委提出的“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加快我县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一、立足县情 树立特色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意识
  阳山县地处广东省西北地区,全县主要是山地,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2007年农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4%,所占份额少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分散、粗放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低下、经济价值不高。阳山有广阔的山地和连江河两岸肥沃的河流冲积土地,北高南低的地势差又形成了差异大的冬暖夏凉独特气候特征,造就了富有阳山特色的阳山鸡、洞冠梨、淮山、板粟、沙田柚、七拱香粘米、杨梅沙糖桔、反季节蔬菜、竹八鲤等农产品。这些优质的特色农产品驰名县内外,但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社会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此外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鸡换油盐,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的小农经济模式、粗放经营生产方式得不到改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遵循市场规律,因地制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树立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特色农产品产业化道路。
  二、只有加强农业标准化 才能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
  加强特色农业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特别注重食品质量安全,市场上农产品竞争日趋激烈,技术性贸易壁垒越筑越高,各地都制定了严格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行严格的审批检验制,发现不合格农产品就地销毁。原来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中的无序现象严重,农民为了获得高产量,超施滥施化肥、农药、兽药和激素,导致农业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制定某一农产品统一的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产品标准,从生产源头开始,对生产基地的空气、水质、土壤中各种有害物残留进行治理,用标准技术规范生产管理、产品加工、质量分析检测、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确保质量安全,提高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此外,通过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用“公司+标准+农户”的方式,把千家万户农民与龙头企业捆绑在一起,共同建立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走特色农产品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化道路。
  三、只有实施农业标准化 才能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解决好十三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由此可见,中央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农业标准化可以有效地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
  阳山县地处粤西北山区,农村经济和农村人口所占比例比较大,发展县域经济必须重点发展农村经济。一方面要对农村经济结构结构调整,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农产品的种养殖,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二方面要对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业标准化,通过标准化规范特色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生产经营行为,使特色农产品达到了高产、优质、高效,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例如我县在二OO五年建立阳山淮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经过三年的示范区建设,示范区的阳山淮山产量由二OO四年的1800kg/亩增加到二OO七年的2400kg/亩,增产33。3%;全县阳山淮山种植面积由二OO四年的663公顷增加到二OO七年的1200公顷,总产量达到32000吨,产值达9160万元,人均收入增长20.6%。又如信宜山地鸡实施《无公害信宜山地鸡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化养殖,对鸡苗、饲料、防疫、管理、销售实行“五统一”,为每只鸡都加戴标志环,实现质量安全溯源,从而赢得市场,价格比当地普通鸡高出3元多/公斤,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2200多户,养殖量达1亿只,产值达16亿元,示范区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4800元,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闯出了一条新路。
  由此可见,农业标准化是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主要特征就是以标准提质量,凭质量创品牌,借品牌拓市场,占市场促效益,从而达到增产增收增效。我县应该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工业生产的同时,注重特色农产品阳山鸡、淮山、沙田柚、板栗、七拱香粘米、杨梅沙糖桔、反季节蔬菜等等的农业标准化种养殖,打响我县农业品牌,找准农业发展的突破点,走出一条适合我县农业经济发展之路。
  四、齐心协力 开创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地方政府应该把农业标准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领导高度重视,为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和经济保障。质监、农业、科技、科协、工商、新闻媒体等政府部门,齐心协力,扎实有效地共同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
  质监部门作为标准化工作的职能部门,责无旁贷肩负起标准的制定、宣传、组织实施和监管的重任。由于我县农业标准化工作起点低,意识、技术水平比较落后,与先进地区比差距较大,要做好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质监部门要以“三服务”工作方针为指导,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迎难而上,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深入挖掘特色农产品资源,积极收集标准所需的技术资料,为发展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标准化,推进县域农业经济发展当好排头兵。
  农业、科技、科协等业务技术部门,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为特色农产品的农业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在实施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加强生产技术的引导、指导和宣传工作,并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我县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业标准化提供技术保障。
  工商部门是流通领域主管机构,要为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商标申报、打造品牌保驾护。新闻媒体要加大对我县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农业标准化在我县还是新生事物,普罗大众的认识不足,只有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才能使农业标准化深入人心,为特色农产品顺利实施农业标准化提供动力保障。
  总而言之,加强我县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建立以特色农产品为龙头,以市场为指引,以技术为依托,以优质高效为导向,以标准化推进种养殖,带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从而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促进县域农业经济快速、稳定、有效的发展。





阳山县质监局  陈可敬 何朗俊 刘万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