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0日《阳山科普》第八期                           返回


全面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


  “阳山县紧紧围绕实施农业农村经济“八个五”工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特色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并举,努力扩大产业化发展总体规模,营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产业化组织不断扩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明显增强,主导产业日趋明显,农业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8月21日,我市召开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县委书记温湛滨在会上作了题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报告,详细介绍我县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经验、做法。
加强引导,推进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我县对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非常重视,制订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化生产,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县拥有农业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扶贫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4个,种养专业村43个,种养专业大户958户,全县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农户2.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4.5%,9家农业龙头企业2007年实现产值4.43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3.3%。
培育龙头,发挥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
  我县注重抓好农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实,降低门槛,提供优质服务,先后引进5家外地企业入驻阳山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其中温氏阳山分公司、顺龙木业公司、阳山鸡公司、粤普果蔬公司成为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在加快引进的同时,培育了4家本地的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普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带动能力强,全县9家龙头企业共带动1.3万户农民进入产业化生产链条,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2.7%。其中温氏阳山分公司,每年带动500多农户开展标准化合作养猪;粤普果蔬公司带动1000多农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
因地制宜,发展本地名优农产品生产
  通过实施省市“一乡一品”项目和农业农村经济“八个五”工程,创立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县依托山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2005年以来,我县蔬菜行业协会成功注册了“粤峰”农产品商标,建设了阳山县淮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取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面积5.46万亩,无公害认证产品3个,面积7500亩,有机转换食品认证产品1个,面积500亩,并通过华南农博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阳山名优农产品,阳山鸡、洞冠梨、万里香优质米等8个产品先后获得华南农博会金奖,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商标“粤北行”被评为省著名商标。目前,全县“一村一品”种养专业村达到43个,带动农户1.2万户从事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占全县农户的11.8%。江英镇创建了6个蔬菜专业村,杨梅镇、黄坌镇2个市级“一乡一品”水果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县水果产业的发展。养殖业方面,通过引进广东华农温氏股份公司、阳山鸡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大促进了禽畜养殖业的发展。全县年生猪饲养量达60.3万头,人均达1.14头;家禽饲养量达576.4万只,人均达10.7只。2007年,我县被授予中国反季节蔬菜之乡、板栗之乡、淮山之乡、阳山鸡之乡的称号。
注重效益,促进农产品流通与深加工
  一是由县蔬菜行业协会协调,确保农产品运输车辆柴油供应,试办理农产品运输绿色通行证,确保农产品运输畅顺;二是引入东莞润丰公司,以订单方式收购销售我县的6600亩蔬菜,大大扩大了蔬菜的销路,提升了产品销售价格;三是落实对运销专业户的扶持奖励政策,促进农产品运销专业户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全县现有运销专业户150多户,其中年运销量超2000吨的就有5户;四是通过培植粤北行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提升了农业加工品档次,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
推行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上新水平
  我县推行集体主导、组织土地流转引进龙头企业,促进了农业生产上规模,增加了群众的收入,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土地流转面积30000多亩,占常用耕地面积的8.4%。其中养殖业16000多亩,种植业14000多亩。例如黎埠镇大龙村,近年引入粤普果蔬公司,通过租赁方式流转土地1700多亩,种植优质蔬菜,全村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加,该村2007年流转土地农民人均收入达8100多元,比流转前翻了一番多,部分农户开始到城镇建房、购房。





唐志荣 唐海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