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8日《阳山科普》第九期                           返回


狠抓农业规模化生产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007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同比2006年的25.7亿元,增长8.3%,其中农业收入8.77亿元、牧业收入5.6亿元、渔业收入0.44亿元,分别同比上年增长5.9%、8.8%.、6.4%。农民外出务工收入5.4亿元,同比上年的5.1亿元增长7%,农村人均年纯收入4195元,同比上年的3852元增长8.1%。实现了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据科技和农业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几年来,全县先后引进温氏公司、粤普公司、阳山鸡公司、香港四洲集团等一批较有实力的外地企业投资我县农业;扶持、培育了9个农业龙头企业,其中阳山蚕茧有限责任公司、粤普公司等8个企业被认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带动全县471户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2003年以来,先后成立了蔬菜行业协会、阳山县马铃薯产业开发合作社、黄竹柑桔协会等7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蔬菜行业协会在规范行业行为、促进产业发展方面取得较好成效,被省农业厅列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试点单位。随着县委、县政府对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以及农业的企业化、组织化、服务系列化,进一步促进了我县农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了产业化发展。
  县委、县政府在树立以发展工业的理念办农业,以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化发展,以产品流通、加工促进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理念的同时提出:发展农业要进一步打造品牌,强化竞争素质,要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注册商标,建设安全食品基地;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工业突破”的主攻方向之一,围绕农业办工业,实现农产品变为工业商品,为农产品谋出路,促进农业实现产业升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鱼则渔、宜果则果,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种养品种结构,重点发展养猪、养鸡和蔬菜、水果等高价值作物并采用标准化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力度发展农产品流通和加工,确保农产品价值的最终实现,从而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的实现。
借船出海,发展规模化生产
  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是第一步,有规模才有专业化。实践证明,农业规模化发展只有走2条路子:一是龙头企业包括种养经营大户带动;二是经济合作组织开展的组织化生产,但目前最主要倚靠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至2007年,全县有8个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007年,8个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44亿元,利润超2亿元,并带动农户1.3万户、6.2万人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因此,在目前及相当一段时期内,要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发展规模化生产,促进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为发展农产品加工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经营大户的扶持力度,促进其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扩大,充分发挥他们在规模化生产中的带动作用,以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如在县蔬菜行业协会的运作下,借助东莞市润丰果菜有限公司的蔬菜直接出口权,我县反季节西洋菜绝大部分出口到港澳地区,反季节西洋菜价格成倍增加,大大促进了规模化生产的发展。
树立农业品牌,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发展高效农业,围绕农业品牌做文章,提高产品竞争力:目前,全县现有的农产品品牌有四个特产之乡即中国反季节蔬菜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淮山之乡、中国阳山鸡之乡;“粤峰”商标、“粤北行”商标;西洋菜、萝卜、椰菜等3个品种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菜心、苋菜、芥兰、上海青等4个蔬菜品种获得有机转换食品认证;有种植面积达200亩的七拱淮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还有温氏猪场等4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每个养殖场年出栏生猪500-5000头。因此,要鼓励农业生产企业、营销大户,采用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档次,为创品牌打基础,积极引导扶持他们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切实搞好承包土地流转,发展专业化生产
  建立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是破解制约生产专业化的最主要办法。根据多年的实践,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生产、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产业;有利于发挥农民的聪明才智,形成种养专业村、专业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并创造新的的就业机会,尤其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主导下的土地流转其优越性更为突出。在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的同时,尽快建立流转交易平台和服务机构,在县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库,镇成立流转服务中心,相应的财政激励机制和鼓励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对自愿放弃承包地的农民,可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给予补偿、补助。从而进一步发展专业化生产,加快并规范土地流转,引导土地资源由企业、大户集中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特色农业化为特色工业
  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特色农业转化为特色工业必须抓好规模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建立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培育流通龙头企业;加大农产品加工、市场开发力度,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要切实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大型农产品工加工企业,培育成为宽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目前,我县现有7个大宗农产品,其中优质蔬菜年产28万吨、反季节蔬菜17万吨、肉鸡出栏590万只、肉猪出栏23.5万头、稻谷近10万吨、水果3万多吨、淮山1.6万吨。此外,我县的松香、芒杆、竹子等资源及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加工的空间和潜力十分广阔。
进一步优化生产品种结构,发展名优特色农产品生产
  我县发展名优特色农产品生产的自然资源优势明显,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要重点发展优质水果、瘦肉型猪、反季节蔬菜、阳山鸡和优质米等,形成布局合理,效益良好、优势互补、竞争力强的产业区、产业带,促进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展;重点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同时,要充分挖掘、宣传推介阳山的各类资源优势,营造优越的农业投资软环境,吸引大型农业投资企业落户扎根阳山。
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要加大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建设标准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完成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大禹杯”项目建设和申报、完成省人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项目、农田整治项目,继续实篱测土配方施肥、冬种绿肥项目,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同时,在强化现有在建项目管理以及尽快完成建设项目时,要争取申报新的国家、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的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卢志满 李书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