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0日《阳山科普》第十二期                           返回


鸭的饲养管理


  1、雏鸭的饲养管理:
  特点和习性:鸭性喜水,善于觅食水生动植物,保温性能好,抗寒力强,新陈代谢旺盛,具有生长快、成熟早、耐粗饲、繁殖力强、饲料报酬高等特性。
  (一)温度:
  雏鸭开始温度为28--32℃,以后随日龄的增加逐渐下降,一般以25-30日龄温度降以18℃为止,对温度的掌握可根据地区、季节和雏鸭体质健壮情况而定。
  (二)密度:
  密度的大小对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整齐性影响较大。密度愈大,育雏效果愈差,适宜的密度和群量见表:
幼雏鸭的饲养密度与群量
日 龄 只数/M2 群量(只)
1-17 15-18 150-200
8-14 10-12 200-250
15-29 7-10 300以上
(三)分群:根据雏鸭生长快慢强弱,分别在7、14、21日龄进行三次分群,对弱雏进行补料,对病雏进行隔离治疗或淘汰,以保证鸭群生长发育整齐,提高成活率。
  (四)运动:雏鸭吃饱后便伏卧休息,因此,不论在舍内或舍外,都应每隔1-2小时进行一性驱赶运动,每次数分钟。雏鸭能水浴后,停止驱赶运动。
  由25日龄至50日龄为中鸭阶段,中雏鸭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此期要求中雏鸭的骨胳、肌肉和消化系统发育良好,为填鸭期大量填食,快速蓄积肉脂打下基础,因此,在饲养管理尽量促雏鸭多吃和吃饱。每日喂4次,日粮营养水平比雏鸭和填鸭都低,减少精料,适当增加糖麦类和青饲料喂量。在管理方面增加运动,促使中雏鸭体驱增大,并具有骨骼结实、发育健壮的体质。舍内密度50日龄每平方米4-5只,舍内夜间要有照明灯,便于雏鸭夜间采食和饮水。鸭舍内外保持干燥卫生,舍外运动场上要有遮荫设备。
  2、育肥鸭的饲养管理:
  育肥的目的是使肉鸭在短时期内迅速长肉,沉积脂肪,增加体量,改善肉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育肥方法有人工填鸭育肥法,圈养育肥法和放牧育肥法。
  (一)人工填鸭育肥法:
  1.开填日龄,健康良好,发育正常的40-50日龄的中雏鸭,体重达1.6-1.8kg时开始填食。过早开填,体小身圆,长不大,伤残多。开填晚,耗料多,增生慢,不经济。
  2.填食前准备,填食前一般按公母和体重进行分群,体质差的不填,填前剪爪,以防抓伤。
  3.填食饲料,填肥期一般为两周左右。日粮分前后期料,前期料能量稍低,蛋白质水平较高,后期料正好相反,使其先“放膘长肉”,后期快速沉积脂肪。
  前后期料的配合比例
  前期料:蛋白质14.7%,粗纤维5.4%,玉米粉35%,麦皮30%,米糠30%,豆类5%。
  后期料:蛋白质水平12.6%,粗纤维4.5%,玉米粉35%,米糠25%,麦皮30%,小麦10%。
  以上两种料中均另加蛎粉2%,骨粉1%,盐0.5%。
  天热时不能先拌料,否则易发醇变质。水与干料比例为6:4,每天一般填食4次,头一天150g,二、三天为175g,四、五天为200g,六、七天225g,八、九天275g,十、十一天325g,十二、十三天400g,十四天450g。
  4.填食方法:填食前将鸭赶入约填圈,每圈100只左右,再分批赶入填鸭机旁小圈,每次赶紧入10-20只,填鸭时,填鸭随手抓到填鸭,左手握住鸭的头部,拇指与食指撑开上下嘴,中指下压舌部,右手轻握鸭的食道膨大部,轻轻将鸭嘴套在填食管上,面前推送,让胶管插入咽下食道中,此时要使鸭体与胶管成平行,以免刺伤食道。如用手压填鸭机,右手往下压食杆把,把填料压入食道嗉束中申。填食完毕,将填食杆把上抬,再将鸭头向下,从填食管上抽出,从填食圈的洞中将鸭放至运动场。熟练的填鸭工每小时可填鸭400-500只。
  (二)圈养育肥法:麻鸭育肥多用此法,育肥鸭舍选择有水塘的地方,舍内分成若干小圈,圈的大小为4×8M2,可养150只鸭,每天喂给谷、碎米、糠、玉米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2-3次,任其饱食,经常供水,定时放到水塘活动片刻,舍内保持安静,光线暗一些,经过10-15天育肥,可增重0.25-0.5kg。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