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13日《阳山科普》第五期                           返回



豆芽病害的防治

  在豆芽生产过程中,病害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
  1、选种不严格,种子质量有问题,内因作用产生病害;
  2、种子没有彻底消毒灭菌;
  3、生产容器和器具消毒灭菌不严格;
  4、厂内、室内环境卫生不好以及空气污染;
  5、生产工作人员不卫生,带菌操作;
  6、浴水温度和室内温度过高或偏低,时冷时热;
  7、浴水不及时、不适时、不均匀、间隔时间和生产周期过长以及水质不好等。
  掌握豆芽的发病规律,及时观察判断,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尽量减少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怎样在育芽过程中判断豆芽有无病害呢?其方法是:在育芽浴水过程中,注意观察浴水从容器中流出时的颜色,依此判断豆芽有无病害发生和发病程度等情况。如流出水为清白色,则豆芽生长正常。如流出水浑浊,则说明豆芽患有红根病或褐斑病。如流出水严重浑浊,则豆芽已患熟芽病或根腐病。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豆芽病害的病状、病因和防治措施:
一、熟芽病(又称烫芽病)
1、病状 前期幼芽发红、发暗,中后期逐渐加重而腐烂;
2、病因 初期浴水温度过高或浴水不及时、不均匀所致;
3、防治方法 在育芽初期,严格掌握浴水温度和时间,第一次浴水时,一定要透彻均匀,最好采用浸泡法,让浴水浸过幼芽,一般浸泡时间为1分钟。以后浴水要保证透彻、均匀、及时,这样才能避免育芽初期幼芽受热,杜绝熟芽病害的发生。
二、红根病(又称豆芽感冒病)
1、病状 芽根棕红色,芽茎瘦细、无光泽;
2、病因 在育芽浴水过程中,水温忽凉忽热,室内温度忽高忽低。水流忽长忽短所致。
3、防治方法 严格掌握好水温,定时浴水:控制好室内温度,切忌豆芽受热、受凉,伤芽、脱水。
三、须根病
1、病状 豆芽茎短,根长,须根多。
2、病因 浴水持续时间太短,间隔时间太长,水温太高所致。
  3、防治方法 注意适时降温、散热,延长浴水时间,增加浴水次数。保持相应湿度和温度。
  四、折腰病
  1、病状 豆芽两头正常,中间烂。
  2、病因 育芽后期,浴水温度太高,育芽时间过长,豆芽太长所致。
  3、防治方法 注意降低育芽后期的浴水温度,缩短育芽时间,及时出缸。
  五、根腐病
  1、病状 豆芽根部灰暗、淡褐色,粗糙形,无根须。严重时,豆芽根部黑褐色腐烂。
  2、病因 浴水中期水温过高或间隔时间过长,容器里面豆芽层内温度急剧增高,降低了豆芽的抗病能力,趋高温型病菌繁殖加快所致。
  3、防治方法 ①隔离发病区;②淘汰患病豆芽;③降低浴水温度和室内温度:④剔除发病严重而倒缸的烂豆芽后,远离厂区深埋。病芽接触的容器和一切器具要严格消毒灭菌,消毒灭菌后停止使用3个月;⑤如上述容器和器具必须继续使用时,可用1000倍百菌清洗刷,消毒灭菌。灭菌后再用开水浸烫冲刷1~2次,可继续使用。
  六、褐斑病(又称茎斑病和茎烂病)
  1、病状 发病初期,豆芽茎部有紫色水斑点,生长极度缓慢,茎质脆弱,以后逐渐扩大蔓延,变为褐色斑而腐烂。
  2、病因 实践证明,此病属低温病毒型,在育芽初期很难观察出病状。育芽中期以后,日趋严重,发病区一般在靠容器内壁,即豆芽层的外围。豆芽内层未曾发现此病。褐斑病多由浴水温度和室内温度过低。或浴水温度不正常、时冷时热,或豆芽种子本身带菌所致。
  3、防治方法 ①室内温度保持在17℃以上,病区的浴水温度恒定在30℃。可制止此病的蔓延和发展。②用1000倍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水温30℃,常规淋浴至豆芽出缸。③豆芽种子用上述多菌灵的剂型和浓度浸种1小时,可预防褐斑病的发生。
  七、豆芽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1、豆芽种子、容器及器具要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