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8日《阳山科普》第九期                           返回



饲养特种野猪效益高

  野猪是一种杂食性野生动物,其肉鲜美细嫩,属低脂肪低胆固醇肉类。据测定,野猪胴体瘦肉率比家猪高6-8个百分点,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比家猪高出1.5-2倍(亚油酸目前被认为是唯一对人体最重要必需脂肪酸,缺乏时可导致人体代射紊乱,皮肤病变,生殖机能障碍和器官病变)。其肌肉中所含的动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作用,因此,野猪肉又是一项有待开发的新型肉类保健食品。饲养野猪具有市场广、销量大的特点,是农村脱贫致富不可多得的好项目。特种野猪是利用野生猪种驯养后通过专家进行杂交改良,克服了其原有的野性,使其既有家猪的温驯和优良种猪生长快、肉料报酬高的优点,又保持了野猪原有的外形和具有野味、抗病极强、少得病、管理粗放的特点。因此倍受养殖户农友的欢迎。一、特种野猪的生态习性:被毛粗而稀,一般为灰黑或灰黄。成年母猪体重100-150千克;对外界反映敏捷,有效乳头7对以上。特种野猪群居性强,容易合群。二、特种野猪的适应性能:特种野猪经驯养后的后代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能很快的适应圈养。每头特种种野猪圈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设运动场3-4平方米,墙高不低于1.6米,圈与运动场之间最好有一道能关闭的门,以便能隔开母猪,更好地对苗猪进行疾病防治。特种野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强,在注射猪瘟、丹毒、肺疫和五号病等疫苗后安全有效,但特种野猪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强,宜以安全剂量为佳,应少量多次使用。特种野猪各类食物都要吃,特别喜食青绿多汁饲料,其饲料可以薯类、青菜为主。三、野猪的繁殖:母猪初情期为五月龄左右,但初情不明显,一般六月龄可试配。方法是将公猪赶人母猪圈1-2天。一般夜间交配较多,20天后观察母猪是否再发情,如无动情,则说明配上了,特种野猪情期受胎率可达95%以上。四、野猪的经济杂交:因纯种野猪繁殖力偏低,仔猪生长较慢,成猪后躯臀部不够丰满等缺点,必须采用导入优良家猪血统来弥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尚干镇招宝农业开发公司技术员在专家指导下,经几年摸索,成功地将野猪改良为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有野味的优点,又克服了野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在人工饲养下不易管理的缺点,使特种野猪既温驯、又高产,平均产仔数可达13头以上,育成率达97%。60日龄离群日增重达290克。育成肥猪的猪肉口感好、肉质红润,熟肉有香、鲜及野味感好的特点,深受宾馆饭店的欢迎。
特种野猪配种与接产技术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它保持了瘦肉率高,适应性强的优点和野味特色。它不仅克服了野母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难的缺点;而且,保持了野猪肉香味浓,营养丰富的特点。其肉内所含的亚油酸是家猪肉的2.5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经常食野猪肉,能增强女性肌肤润色;并有催奶的作用,由于持种野猪肉内亚油酸含量高,故对于动脉硬化而导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也有防治作用。野猪肉具有野味、保健、出口创汇三大优势,故特种野猪作为猪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养殖前景看好。(一)配种技术特种野猪每年可产仔2--2.5胎,每胎6--16头。配种时间为出生后6--7月龄;体重60--70千克为宜。由于特种野猪的智商和灵敏度比一般家猪高,故无法采用爬跨台、假阴道或徒手采精法;只能采用本交(自然交配)法。当母猪发情允许公野猪爬跨后,即可配种。―般在发情并允许种公猪爬跨后的12--24小时内配种有效。配种掌握的火候可从外部看,母野猪能安定地接受公野猪爬跨或母野猪的阴户由鲜红变为暗紫,从肿胀变为稍皱缩;或配种员用手按压母野猪后躯而母野猪站立不动,都是适宜的配种时间。第一次配上后间隔6--8小时再重复配一次,以提高受胎率。配种前,应将母猪圈舍内的物件搬走,防止撞伤公猪或意外事故发生。同时,用3‰高锰酸钾水,将母野猪外阴部擦洗干净(防止其他母猪感染细小病毒),然后放进种公猪配种(配种过程约经半小时)。配种后不让公母猪马上饮水或滚浴,一小时后让其饮水。如确认母猪已配上,要对其全身擦双甲脒溶液水2--3次,以杀死体表寄生虫,以防母猪到处擦痒而导致流产。(二)接产技术1、产前准备工作:产前20天左右,即对母野猪肌肉注射大肠杆菌疫苗,或临产前三天肌肉注长效抗菌素。临产前三天还要彻底清扫和冲洗圈舍,并用来苏儿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待水泥地面干后铺上垫萆,饮水槽加足清水,备好产仔箱(或冬春季节备好保暖箱),碘酊、脱脂棉球、结扎线和消毒过的剪刀等接产物品。并有专人值班看护,以防母野猪、仔猪发生意外。2、接产时注意的事项:当母野猪妊娠114天左右,开始衔草,排尿频繁,排粪地点不规则,阴户红肿、呼吸频率加快,呼唤时母野猪不再站起等征象,说明即将产仔。多数母野猪在垫草上侧卧,努啧后将仔猪产下。家猪产仔时是头部先出,而特种野猪则是后腿和臀部先出,野母猪一旦产完仔猪即站起,并开始泌奶。如一窝产得过多而母猪奶头不够,可以半数分批喂奶或给临近产仔的母猪寄养。笔者几乎没有发现母野猪产后缺奶。母野猪每产下一只仔猪,接产人员都应用高锰酸钾溶液浸过的毛巾,擦拭仔猪全身血污和嘴内的粘物,将脐带结扎后(留4--5公分)剪下,在剪口处涂上碘酊。并剪掉口腔两侧上下各两个犬牙。再将仔猪放进仔猪箱内,待仔猪产完后,将氟哌酸调合成糊状,放入仔猪舌根部让其吞下,以预防溶血性肠道病(黄白痢和水肿型大肠杆菌病)。20日龄后即对仔猪注射猪瘟疫苗,如本地有猪瘟病流行,应进行超前免疫,产后即肌注猪瘟疫苗。一小时后即给仔猪喂食初乳,60日龄时再肌注猪用“三联苗”。当母野猪产完仔猪全部排出胎盘后(如胎盘长时难以排出,可肌注缩宫素三支;半小时后即可排出),应将原垫草清除干净,地面消毒并换上干净垫草。用3%高锰酸钾水擦拭母猪奶头和两侧,同时,对母野猪肌注320--400万单位青霉素,连注两天,每天两次,以防母猪高烧和子宫发炎。母野猪最初几次喂奶时,最好是人工看护,以防仔猪被母猪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