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9日《阳山科普》第十二期
返回
阳山大崀猪场:粤北最大种猪场
12月23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表题为《广东阳山大崀镇:实施“三民工程”为群众撑起“艳阳天”》的消息,介绍了阳山县大崀镇“富民、惠民、安民”工程,让群众得实惠的工作经验。该镇由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种猪生产基地、国家级扩繁场已建成投产,投资9000万元的温氏大崀成品猪出口场上月底竣工,猪场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6亿元,将成为粤北地区最大型的种猪场。(原文如下:)
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广东阳山县大崀镇坚持边查边改,把破解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摆在工作首位,实施“三民工程”让群众得实惠,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富民工程助致富。针对群众反映增收渠道狭窄等问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带领群众致富奔康。一是深化调研理思路。把拓宽致富渠道、明确发展定位作为学习调研的主要内容,镇主要领导领题带队深入企业、学校、医院、农户开展“四进四问”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广泛调研达成了“以工带农、工贸联动”的发展共识。二是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投入180多万元对沙田、松林等村进行水泥硬底化道路改造,投入80多万元改善水利灌溉设施,投入60多万元完善文化娱乐设施。三是抓招商引资促带动。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主动对接珠三角“双转移”。通过在南海、肇庆、从化等地举办大型招商会,引进智阳化工有限公司、晟熙矿业有限公司等10多家知名企业,创办振民工业园区。与中山客商达成了投资4500万元兴建矿泉水厂的合作意向。利用清连高速公路这条经济大动脉,打响“银石之乡”、“阳山粉体加工基地”等品牌。四是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全力打造生猪养殖主导产业,由华农温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办的种猪生产基地、国家级扩繁场已建成投产,投资9000万元的温氏大崀成品猪出口场于2009年12月底竣工,猪场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3.6亿元,将成为粤北地区最大型的种猪场。
惠民工程助创业。针对群众反映缺少创业资金、技能以及医疗保障等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扶贫又扶智。一是创新帮扶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在省委办公厅和县扶贫办的牵线搭桥下,争取到30万元赞助资金,结合县农业银行提供的90万元贴息贷款,启动“公司+支部+养殖大户+贫困户”的带动模式,合股兴办养鸡基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争取100多万元扶持资金进行校舍改造和完善教学设施。还成立教育基金会,每年拿出4万元对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奖励。依托学校、远程教育等载体,免费为群众提供实用技能培训。开展“春风行动”,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三是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农村常住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100%,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吸收了15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入党,壮大党组织队伍。深入开展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的“六个百”主题实践活动,扎实开展“民情日记”活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开展主题活动2800多人次,撰写民情日记1800多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12个,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安民工程助和谐。针对群众反映的治安维稳、信访等问题,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完善排解机制。建立镇村联动、部门协作的大信访格局,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和应急机制,对重大信访问题实行跟踪督办,与全镇8个村签定了《信访维稳责任状》。开展“接访日”、“下访周”和“谈心月”活动,及时化解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大排查力度。以抓好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中心“三基”建设为重点,设立9个调委会,深化“平安和谐大崀”建设。以改进作风、树立形象、优化环境为目标,开展“民情大走访、效能大督查”活动。力争实现“一降二下三转变四提升”的目标,即降低上访案例,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做好接访工作,转变思路、转变方法、转变作风为民排忧解难,提升党员干部形象、提升服务本领、提升干部综合素质、提升机关工作效能。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全镇1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中小学进行了食品安全大检查,对卫生院进行了消防安全大检查。在全镇范围开展“打击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成功侦破8宗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查处治安案件26宗,抓获违法人员12人,调解民事纠纷20宗。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