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阳山科普》第三期
返回
韩 愈 生 平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赴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三试不第,直到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应考中进士。36岁任监察御史,不久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被贬为阳山县令。
元和十二年,迁为吏部侍郎,两年后因上表谏迎佛骨而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长庆四年(824年)病逝于长安,终年57岁。
韩愈在中国文化史上,首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在宋儒眼中,孔、孟之下,便是韩子。他在儒学式微,释、道盛行之际,力辟佛、老,致力于复兴儒学,取得了重大的成功。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在诗歌创作上,韩愈有新探索,提倡“以文为诗”,开创了“说理诗派”的诗风;还是一位热心的教育家,积极指导后进学习,尤以《师说》一文千古传诵。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