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8日《阳山科普》第四期                           返回



质监局着力擦亮“阳山淮山”品牌

  近日,从县质监局获悉:该局积极落实省局“三服务”宗旨,紧紧围绕服务阳山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因地制宜,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发展阳山特色农业为突破口,扎实推进阳山淮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阳山淮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成功示范作用,推动阳山淮山种植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擦亮“阳山淮山”这一阳山农业经济品牌。
  阳山淮山种植历史悠久,由于当地气候、土质等自然因素适宜淮山生长,阳山淮山体形大小适中,味道香甜,以粉嫩、无渣著称。但由于当地农民落后传统的种植习惯,且种植技术不规范、不统一、无标准,制约了阳山淮山种植规模化和产业化,“阳山淮山”这一品牌是“空有名而未见实”。
  为有效推进阳山淮山的标准化生产,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县质监局加快淮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步伐,2004年经省质监局批准,阳山淮山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成功申报立项。示范区立项建设以来,阳山质监局通过在示范区内示范种植并认真收集各项数据,在各相关单位部门和农业专家的支持下,经过近2年的摸索和实践,于2007年成功编制了《阳山淮山种植技术规范》和《鲜淮山》等阳山县地方农业标准,为全县淮山的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阳山县质监局和县农业部门联手,在示范区乡镇乃至全县广泛开展淮山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通过积极深入种植区,走访农户,实地了解淮山标准化种植的具体情况,想方设法为农户解决疑难问题。先后深入到全县各镇、村举办了13期培训班,培训淮山种植农户1473人次,派发有关技术资料近1万份,面对面向农户教授科学、标准的种植技术,同时将在示范区内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向全县推广,由示范区带动规范了全县淮山种植技术。阳山淮山示范区经过5年来的标准化种植生产,辐射带动了示范区周边乡镇乃至全县的农户种植淮山,至目前全县年种植面积已由2004年的1万多亩扩大到了2万多亩、年产量达4万多吨、产值6000多万元,已成为广东最大的淮山种植基地。
  质监局在加强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的同时,更做好淮山产品深加工和销售服务工作,指导淮山收购企业,按照标准对淮山进行分等级包装,提高淮山的市场价值;引导县食品企业开发利用淮山进行深加工,提升淮山的附加值等,使阳山淮山在品质、产量不断提升的同时,通过深加工、精包装,将阳山淮山进一步推向市场。目前,县已经有2家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开展了阳山淮山食品深加工,相继开发出了“淮山蛋卷”、“淮山饼”等淮山深加工食品,市场反响良好。随着这些深加工食品的问市和在食品市场的热销,已在阳山初步形成淮山“种植-收购-深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模式,有力推动了阳山淮山种植产业发展,也进一步擦亮了“阳山淮山”的品牌。


(何朗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