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阳山科普》第五期                           返回



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阳山社会和经济发展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县的科普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科普工作,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大范围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乡土人才和种养专业大户的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以及引导扶持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措施,促使我县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增收效果显著,农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4195元增加到2009年的5197元,短短两年时间增加了1002元,年均增幅达12%。国家、省和市科协肯定了我县的科普工作,前任县科协主席被授予全国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县科协被授予全省农村科普先进集体和全省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先进集体。为进一步推动我县科技进步,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用二年的时间,集中力量,群策群力,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
  一、提高认识,全面开展“创建”活动
  县委十一届八次会议明确提出了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广东省文明县城”、“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目标,并于4月29日隆重召开了“四个创建”工作总动员大会,正式拉开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活动的序幕。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温湛滨在动员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四个创建”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物质、精神和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丰富内涵,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开展“四个创建”工作,必将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有力促进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是增强县域竞争力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并强调,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明确“三个要求”、抓住“六个重点”。明确“三个要求”即明确达标要求、明确进度要求、明确质量要求,抓住“六个重点”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在提高群众素质上狠下功夫,在加强综合治理上狠下功夫,在夯实基层基础上狠下功夫,在舆论宣传上狠下功夫,在自查和申报上狠下功夫.
  会上,县委常委、副县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小组组长郑培基对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他指出,我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加快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县委、政府关于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平安的和谐阳山工作,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积极发动和组织全县范围内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科普活动,切实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要求各乡镇和各相关部门要在2010年12月前要完成资料整理、自查验收、总结表彰,力争2011年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
  二、明确责职,全力抓好“创建”工作
  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由县四套班子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县直各有关部门也要参照成立相应的创建工作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
  整个创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由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领导小组负总责,各级各部门的创建工作,向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工作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创建办)设在县科协,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和协调联系。县委、县政府督查组负责对整个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进度情况和责任单位进行督查。县直各创建责任单位、各乡镇党委、政府要按照《阳山县开展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分工,分别负责完成各自承担的目标工作任务,全县上下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创建任务。
  三、创建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加大对科普工作投入
  县委、县政府已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纳入了对各乡镇、各部门 “三个文明”考核内容。并将创建工作所需的经费列入了县财政年度预算。各乡镇、各单位也要加大对科普经费的投入。同时,建立健全创建工作县直单位挂钩制度,加大县直单位支持各乡镇在创建工作中的力度。县委、县政府将对在科普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二)全力抓好基层科普组织网络建设
  各乡镇要完善科协、乡镇科普宣传活动站,各村、社区都建立有科普小组和科普活动室,都配备好专(兼)职人员负责科普工作。
  要创建和完善具有工作特色的农学会、林学会、水电学会、畜牧兽医学会、水产学会、中华医学会阳山县分会、技监学会、税务学会、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阳山县蔬菜行业协会等12个县直学会(协会);县内有80名以上科技人员的企事业单位、非公有制企业等其他各种组织中有10%以上建立有科协或学会组织;学会做到组织机构健全,有独立章程,有专人负责,有活动场所和经费,能开展经常性活动。各乡镇要建立1个以上农技协。
(三)加强科普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
  县教育局要建立县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中心。县科协和科技农业局要建立阳山科技成果展览厅,县要整合县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等资源,形成“阳山县科普活动中心”。在县城主要公众活动场建设3处以上各2米×10 米以上的科普画廊。各乡镇建有一处2米×8 米以上科普宣传栏;建有一个面积60平方米以上的科普宣传活动室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有牌子,有负责人,配备有科普宣传设备。各村、社区有专用或合用的科普专栏,有负责人,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培训等活动。
(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形成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
  进一步健全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6个、科普特色学校4个,各中小学建有学生科技活动场地。结合素质教育,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从小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要进一步整合全县培训资源,基本形成以县、乡镇党校、党员电教、县职校、各种技校、中学毕业生岗前培训、短期农业技术培训、科普活动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等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教育体系。要大力开展农村党员基层干部适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针对妇女、农村青少年、残疾人,以及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弱势群体,积极开展科普培训宣传等工作。要广泛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相结合的农村科技培训工作,确保在开展创建活动的两年内共培训5万人(次)以上。
(六)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加强科普示范体系建设,在13个乡镇选择5个开展科技活动比较好的乡镇建成重点科普示范乡镇,建立发展一批专业科普示范基地,引进推广一批实用新技术,发展培育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立重点科普示范村、社区,发展科技示范户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每年举办主题鲜明的《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和《全国科普活动日》活动,组织重点面向农村的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科普报告会,在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开设有固定的科普宣传栏目,每周播放科普节目(包括中国科协的《科普大篷车》DVD光盘电视节目),《阳山报》开设科普宣传专栏,阳山县政府政信息网、阳山县科技信息网和阳山县科学技术协会网站要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通过广泛的宣传,在全县上下营造一个浓厚的科普氛围。
六、做好材料收集、自评迎检和验收前的检查、总结工作。
  要认真做好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建立材料收集系统,确保创建工作的材料质量。各乡镇、县直各创建责任单位从2010年5月份开始明确专人担任材料员(报县科普创建办备案),由材料员负责按照县创建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及时收集整理好本单位每一季科普工作的实况,负责向县创建办全面报送本单位的实施工作。县广播电视台也务必从2010年4月开始,由专人负责将全县涉及到与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工作有关的录像及时收集整理防止丢失,并向县创建办定时报送。
  创建科普示范县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民心工程,是一项符合县情民意,惠及全民的重要活动。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通力合作,上下同心,共同努力,为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作出应有的贡献。


(县科普创建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