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5日《阳山科普》第八期                           返回



他在山旮旯电站干了20年
(记“全国劳动模范”阳山水电工程师许汉和)

  1990年,20出头的许汉和放弃城市的优越条件,从素有“岭南名郡”的广东惠州来到粤北山区距阳山县城68公里的“广东第一峰”麓秤架二级水电站,在山旮旯的大山沟从事水电事业,一干就是20年。今年,许汉和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创新兴企节能增效。
  许汉和参加工作以来,以机电改革创新为突破口,把秤架二级电站的一系列机电技术项目进行了革新改造。他将原来没有安装的整套自动设备进行了安装、接线、调试,于1998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后的并网在1-2分钟内完成,每年增加发电量65万KW.h,产值27.5万元。1999年许汉和又大胆提出将原有的输水明渠全部改为隧洞输水的建议,经多方专家考察论证,认为建议切实可行,并迅速得到了董事会的采纳。通过投入4000万元的改造,不但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因山洪暴发渠道崩塌造成停机停产的损失,而且使电站扩大了集雨面积29平方公里,电站再增设1台4000千瓦发电机组。
  主持工程改革期间,他组织、带领技术人员安装、调试机组,不但为单位节约安装调试费用23万元,而且使电站年递增发电量2100多万千瓦时,增长产值980万元。2004年,许汉和提出实施电站计算机监控技术改造,把原有的机电设备及附属设备全面改为计算机自动监控,通过改造,每年就递增经济效益1630万元,走在全市改革前列。通过技术改革,从原来90人值班降到6人值守,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的先进管理,年递增济效益150万元,为电站节约技改经费38万元。
  改革无止境。许汉和把“改革发展,创新兴企”作为人生的座右铭。秤架二级水电站原压力前水位仪设计灵敏度差,造成经常水溢陂,年浪费水源损失就达6万多元。许汉和不断探索,研究出将原用的木头浮子改为轻便、反应快速的泡沫磁铁,行程开关采用干簧管的,进行了全方位的技术革新。通过改造,节约了水源,挽回经济损失10万元,而且大大减轻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了电站的经济效益。该电站发电机无功出力按有功出力的75%配带,励磁电流过大引起转子碳刷经常烧坏,经常停机处理,停机造成年经济损失达5万元。为了减轻不应有的损失,许汉和同志经过研究论证,在原有碳刷的基础上,增加多个碳刷,消除了事故蔽端,保证了无功的正常配带,挽回经济损失16万元。言传身教培养骨干。
  许汉和把科学技术作为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把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水电事业岗位的人,亲自为他们授课,实地作技术指导。先后带出150多位水电机电维修岗位能手,为水利系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思想过硬,技术拔尖的生产业务骨干。目前,水利系统的水电单位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技术员等经考核颁证的有168人,占水电总人数的53%。许汉和还亲自为阳山境内的过水步、江咀、坑尾、龙潭角二级、八曲等5个新建水电站机组安装、调试,为他们节约请外地专家、技术人员费用达180万元。
  许汉和无私无畏、默默奉献,不仅改变县水利系统电站“借梯上楼”的被动局面,而且还先后跨省为广西10多座新建电站进行技术指导。水利系统所属电站机电设备大修小修都不用出门,除此之处,还为新建电站职工岗前培训和实地指导,使岗前培训新职工业务素质迅速达到四级电工水平。秉公办事一身正气。
  许汉和是一名生产技术主管,负责生产设备采购,大宗物资采购动辄几千,甚至数万。一些经销商往往动用一切可动用的办法,想尽所有能想到的方式,试图获得长远的“关照”,但许汉和始终不为所动。凡生产设备采购,都先做计划,提交领导审核决策,最后才进行采购。出差采购都有3人以上同行,并货比三家。近年来,他负责或参与采购的有30多项,与近10多家厂家单位和经销商打过交道,但却从未进行过权钱交易。在各种利益、诱惑和关系面前,他始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一身正气,深深赢得了干部职工的广泛赞赏。
  从2003年起,许汉和多次被国家、省评为“劳动模范”,市、县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许汉和为水电站改革创新带来增产增效的同时,也为单位赢得了荣誉,秤架二级水电站先后10次被评为省级“先进水电企业”,15次被市评为“水利系统先进单位”,16次被县评为“文明标兵单位”。2006年11月,阳山被国家小水电协会评为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这一沉甸甸的荣誉许汉和立下了汗马功劳。


(冯志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