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3日《阳山科普》第九期
返回
阳城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成效显著
阳城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创建工作已推向高潮,全镇人民自觉积极地参与到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活动中。阳城镇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中,着重抓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注重队伍建设 夯实科学基础
1、成立阳城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小组,由镇委副书记、镇长李神娣担任组长,副镇长杨永芳、人大副主席何桂珍担任副组长,各个村(居)支书和镇属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工作小组下设创建活动办公室。整个创建工作由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小组负总责,各个村(居)、各部门的创建工作,向工作小组负责。创建活动办公室负责创建活动的日常工作和协调联系,并对整个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落实、进度情况和责任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2、制订《阳城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以把我县建设成为粤北“绿色经济强县、旅游休闲胜地、山水宜居城市”为目标,将我县县城规划、建设、管理与创建工作联系起来进行总体部署和实施。把阳城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镇属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分解表分解到各个村(居)、各部门单位。各创建责任单位、各村(居)要按照本实施方案的分工,按时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创建任务。
二、从客观实际出发 创特色科普活动
根据我镇实际,以宣传实践《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目标,我们在开展全面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分别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特色科普活动。
一是注重培养未成年人的科普节约意识。
做好全镇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在镇属中、小学成立科技研究会和科技兴趣小组,在中小学适时开辟第二课堂,开办青少年科普教育班,开设普法课,普及法律常识,对青少年进行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的教育,努力营造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氛围,引导他们自觉履行道德义务,遵守法律规范,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化他们健康成长的空间。
二是注重加强科学科普知识教育。为进一步提高全镇居民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充分发挥科技知识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开展科学科普知识教育。
三是注重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于一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居民群众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在不断的提高,为使居民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获悉更多的知识,我们在工作中注重投群众所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三、抓好宣传栏的建设,营造宣传氛围
阳城镇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以落实科技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科技服务“三农”为重点,大力宣传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镇政府大院设立宣传栏,宣传科技事业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性;宣传科技事业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式;宣传在创建科普示范县工作中的动态,宣传科普知识。同时重点建设通儒村委会、城北村委会、暗浪陂村委会、雷公坑村委会、城北东社区、城北西社区、城南东社区、城北西社区、环城新村社区等村(居)科普宣传栏工作。在全镇26个村(居)成立村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每村落实3名科普宣传员,5个科技示范户,各村都落实有各自的科普活动室和科普专栏。
四、建立健全科普网络,培养和选就高素质的科技队伍
一是为解决科技人才问题,按照上级文件精神,我们在26个行政村配备了科技人员,并定期对他们进行科技培训;建成农业科研小组21个,科技示范村4个,示范户600多户。为广大干部群众更好更快地掌握科学技能,积极投入到“科教兴镇”的战略目标任务中来,镇科协、农业服务中心进行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活动,为“科教兴镇”、“科教兴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促进镇域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二是实行了科技工作“三包”责任制、即镇科技领导包片、农技人员包村、村技术人员包户,并将所包片、村、户效益与本奖金报酬挂起钩来;三是和各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使他们为科技兴镇工作开绿灯、创环境、出人出物,自觉参与实施;四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镇形成以科协为骨干,村科技副主任为主体,科技示范户带动全体农户的全方位科技服务体系。
五、抓好健康知识教育,使科普知识进入千家万户
我镇还带领科普工作志愿者和医院、卫生所、计生办等部门,联合到各村义务开展"健康面对面、乡村行"农民健康促进活动,工作组人员逐个走遍全镇26个村(居),通过多种内容丰富的形式,向当地农民群众提供面对面、心连心般热情周到的卫生保健服务,各村村民积极参与并给予好评。同时,我们在镇科普画廊相应进行了卫生知识图片展,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普及了卫生疾病和预防保健知识,对当地村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六、抓科技培训,增加农户种养的科技含量和自我防护意识,促进农户增产增收。
镇党委、政府,结合“创普”工作,将科普工作与“双到”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抓好种养技术及动植物的病虫防治培训班,7月6日,与县妇联、县科协、县科农局等部门在阳城镇联合举办巾帼妇女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使在家农户全面实现依靠科学知识脱贫致富。阳城镇在五个省级贫困村都相继建立了科技种养基地,使贫困户从基地分红中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七、抓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创建农业品牌。
1、在高村村作为全镇科普示范村的同时,以农技站为依托在各村委会搞好水稻、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基地。建立科技种养基地,促进农业上品牌、上档次。使贫困户从基地分红中增加了收入,逐步实现脱贫。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农村经济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镇的种养殖加工业水平大大提高,全镇种植、养殖、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广大种养殖户提供了交流技术、总结经验、互通信息、共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为我镇的工农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创建科技示范村、示范组、示范户
典型示范具有看得见,摸的着的优势,易为群众认识和接受,为此,我们先后在黄竹、鱼水、高村等村创建了柑桔、西洋菜种养生产的示范基地。同时还在各示范村开展创建示范组、争当示范户活动,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均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科普工作是关系着民族发展进步的一项长期工作,我们要用科学的观点来看待世界,处理事情。我们要取长补短,用创新精神认真研究探索科普工作,不断提高科普工作的效率,扩大科普工作的影响面,让科普理念贯穿到居民群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争取让科普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镇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和创建目标,抓重点,攻难点,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把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点,确保完成创建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