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阳山科普》第十期                           返回



县农业局领导深入七拱养殖大户指导工作

  今日上午,县农业局局长陈燕樊率领工作组,在信息中心和七拱镇政府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七拱镇谭村白虎迳开展专门调研,指导种养大户邹世河的养殖业工作。
  据了解,退伍军人邹世河从部队退役回家后就干起了养殖业,而且一干就是20多年,成为了一名职业养鸭人。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如今年近50岁的邹世河已成为当地一位远近闻名的种养大户,年收入达20多万元。当年回乡后邹世河即在离七拱7公里外的谭村白虎迳承包了一个面积约30亩的水塘作为养鸭综合场,这个水塘成为了邹世河创业致富的宝地。在阳山县,邹世河几乎是最大规模的养鸭大户,全县各食肆、酒楼、烧腊档等用的多数都是他的鸭,每次刚出栏的鸭很快就被各地的商贩抢购一空。为此,邹世河随后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并尝试养种鸭和孵化鸭苗。与此同时,邹世河还另外租了一个面积32亩的鱼塘养殖种鸭。养种鸭可以出产鸭苗,鸭粪则用于喂鱼,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经过不断努力和发展壮大规模,邹世河现已成为一个集养肉鸭、种鸭、鸭苗及养鱼于一体的养殖专业大户,规模日益扩大。至目前,邹世河的养殖场已达到一批可养3000多只、全年可养4万多只种鸭,一年能孵化近50万只鸭苗的规模。每年邹世河本人提供、连同转销给县内外农民养殖的鸭苗达70多万只,是全县规模最大的肉鸭、种鸭和鸭苗场。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来邹世河这里买鸭苗的除了阳山本地商贩外,还有来自清新、英德和怀集等地的外地客商。憨厚诚实的邹世河致富后不忘带动周边群众,他的鸭苗除了卖给商贩外,还采用“先提供鸭苗和饲料给农户养殖、然后在农户出售肉鸭后再收回成本”的帮扶做法,带动广大农民养鸭致富,此外还义务穿针引线为当地农户提供销路。近年来,邹世河每年约带动周边4000多户农民养鸭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从2001年至今,邹世河曾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先进奖”等荣誉称号。
  县农业局工作组和县信息中心与七拱镇政府有关负责人,在谭村现场先后参观了邹世河的养鸭场和鸭苗场,详细了解他在养鸭与孵化鸭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对邹世河在养鸭方面取得的成效表示赞赏。并对他今后发展养鸭产业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希望他能成立专门的养殖公司,走集约化、科学化的饲养模式,将养鸭业做强做大,达到年产鸭苗100万只、养肉鸭超过5万只的养殖规模,为带动山区广大农民养鸭致富作出更大的贡献。


(邓文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