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5日《阳山科普》第十期                           返回



阳山县首届青少年创新大赛花絮:好看又好玩的科技创新展览

  在创造发明项目竞赛区,五花八门的小发明令人目不暇接。经观察发现,来自农村的小选手,作品乡村气息浓厚;而来自城市的小选手,作品更贴近现代生活。
农村娃娃搞发明,花生脱蔓去泥不费劲
  一个用4条腿支起的木柜,木柜上伸出个活动摇把,木柜下面一张相等大小的网格。花生在地里拔出来后,就可以“进柜”脱蔓,就象打稻子一样,摇动把手,花生就一颗颗的掉下网格,去脱蔓的同时,还可以去掉花生壳上附带的泥巴,下面的网格还有筛选的功能,不合规格的花生就经过网格上的洞孔继续往下掉,符合规格的花生就留在网格上——小男孩黎伟豪给自己的发明取名“快速脱花生柜”。这名来自黎埠第二小学的农村娃有些怯生生地告诉评委:如果按传统的老法子,一亩地的花生要一个甚至两个晚上的时间才能全部脱蔓,还要敲去泥土。看见父母常年艰辛劳作,他很心疼。用他琢磨出来的新工具,站着半天就能完成脱蔓去泥分大小“三合一”的过程。
  小伟豪的发明诞生后,不但得到了学校和家人的夸奖,还在村里传开了。连70多岁的老伯也来看热闹,借去试用后直说--腰不痛了,手不麻了,眼也不花了。
城市孩子巧创新 科学实践省油钱
  “阳光照进了我的梦想”。参与设计和制作《太阳能汽车模型》的学生杨志承说:一向就喜欢旅行,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能够拥有自己的汽车,有时间就可以开着车去环游世界。但是汽车排出的废气极大的污染了我们的环境,所以我们想到利用太阳能来给汽车当动力。期待有一天,我们一起开着自己制造的环保汽车去环游世界。
  这个小组当中唯一的一个女孩子眼眶红红的说:我们终于完成这个以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我以后不会再轻易放弃,因为,我现在知道了,只要自己尽力去做,是没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的。
  身材弱小的毛恺晔给这个“汽车”的制造过程做了个总结:我们真正地发现学习并不是只在形式上,而且还要把它用在实践中,学习上的东西,把它用在实践中,我们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乐趣,学会了要诚恳待人,学会与社会的人们交流。我们能在每一个困难里解脱出来,是因为我们能够互相鼓励、精诚合作。在历时1年多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我们小组在学校和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克服了技术和操作上的种种困难,以坚定的信念和足够的毅力完成了制作活动,并取得成功。在充满挫折与失败的活动中体会到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艰辛,同时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收获了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也从中增长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更加了解当今科学技术的力量和前景。
  这群充满希望的孩子,就象偏地盛开的车厘菊,只要有阳光、土壤和水分,他们就会蓬勃的生长,灿烂的开放。


(县创普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