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4日《阳山科普》第十一期
返回
黎埠中学申报科普示范学校
为了贯彻落实阳山县教育局《关于印发阳山县教育系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一年来,我校不断加大科技教育力度,积极构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立体框架,在科普工作在教学中渗透,在科技活动中拓展,在德育活动中延伸,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勇于实践的良好氛围。我校以“播种科学精神,培养科学兴趣,强化科学实践,提高科学技能,激发科学创新”为宗旨,积极开发科学教育普及工作的各项资源和载体,重点开发科学普及教育的两大基地:一是立足课堂基地,广泛开展科学教育活动;二是放眼课外,大力推进科普活动。在校内掀起了一股学科学、做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使学生科学素养得到普遍提高。具体工作如下:
一、强化思想认识,成立领导小组
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狠抓落实,扎实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以“发展科技教育特色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契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成立了以丘添喜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确定了科普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措施,领导小组成员和指导教师各负其责,积极参与,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学校设立了科技活动室,开设科技辅导班和活动课,校长、分管领导担任指挥,班主任主动参与、相关学科教师负责组织实施,使科普活动有声有色、蓬勃开展。
二、组建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教育团队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科技教育队伍,是提高科技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我校重点抓好两支队伍建设:一是有计划培养科技辅导员,每年对辅导员进行培训,听取专家学者的专题科技讲座,学习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科技创新辅导员的地位和待遇,对在科技教育方面成绩显著的教师,在评先、晋升等方面予以体现,调动了广大科技辅导员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科学等重点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力度,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及教学技能比赛,大力开展科学教研活动,科学教育学科教师队伍的教学、实践、教研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三、立足课堂适时渗透科教
我校在开展科技活动过程中,始终注意抓住课堂主渠道。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科学各学科教师结合科技教育,备课时增强科技意识,讲课时结合教材对学生渗透科技教育。为上好科学课,学校课室配备了手提电脑和大屏幕电视,购买了大型科教片《探索》节目系列光盘,添置了大量的图书资料。信息技术课堂上,科普网页设计成为学生的热门话题;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课也激发了学生科技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分级开展校内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各类活动在我校蓬勃开展,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在七年级开展科幻画、折纸、泥塑等简单的动手动脑活动,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禁毒、防疫、法制等讲座,举行全校性的科普知识竞赛和校园科技节。八年级开展航模船模、建筑模型、电子拼图等创造性的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九年级则增加科技含量,成立创造发明、电脑设计、标本制作、学科竞赛等课外科技兴趣小组,给学生安排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指导教师。
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长补短,提高学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
学校踊跃组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活动,在2010年阳山县第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古伙成老师指导的科幻画——“虫洞之旅”和“海底之家”分别获二、三等奖。吴水绨老师指导的作品“消失的家园”和冯雪梅教师指导的“小康之家”以及陈灿光老师指导的“三栖多用机器人”分别获奖,受到大赛组委会的好评。
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提升科学普及工作的水平,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和习惯,我们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创造出更多、更为生动活泼的有效科普增教育形式,着眼普及,重在提高,引领青少年体验科技新的无穷魅力,从而有力地推动我县创建全国科普示县的进程,为阳山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